上市公司荒废主业 醉心炒股,“馅饼”美梦可能会化为亏损“陷阱”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12-05 16:57:24

红周刊丨丁爽 刘杰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投入巨资炒股致亏的情况屡屡发生,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从云南白药到海南海药,皆存在此类情况;也有部分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下滑,炒股、投资理财却大行其道,比如吉林敖东。那么,令上市公司趋之若鹜的炒股、理财,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呢?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相关政策并不鼓励公司炒股,短期内虽能为公司业绩增色,但从长期来看,却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

前不久“云南白药炒股亏了15亿”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也因此引发了投资者对云南白药“不务正业”的质疑。事实上,在A股上市公司中,如云南白药般“醉心”于炒股、理财的上市公司并不鲜见。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有837家上市公司存在证券投资,其中雅戈尔、电魂网络、中国铁建、正虹科技和茂业商业持股数位于前列,均超过20只(如表1)。从投资规模来看,2020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规模约1.44万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也有0.97万亿元,较去年末虽有减少,但整体规模依然庞大。

另外,相比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A股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更为普遍。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当前,共有1230家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诸如,江苏国泰、顺博合金、金龙汽车、吉比特、爱婴室等持有理财产品个数已达上百个。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规模高达1.16万亿元,其中,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较受青睐,占理财总额比重分别为64.90%、16.12%、5.98%。

上市公司炒股、购买理财产品会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高风险性也有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据《红周刊》记者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就有402家公司由于投资行为导致了非经常性损益的亏损,拖累了业绩表现。因此,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行为带给上市公司的不光是“馅饼”,也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巨亏的“陷阱”。

一边举债 一边炒股

海南海药深陷亏损泥淖

经营主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如果一家公司“不务正业”,沉迷于“炒股”,恐怕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毕竟股市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风险,即使一时浮盈,为公司“扮靓”了业绩,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旦行情发生逆转,股票亏损,无疑会反过来拖累公司的业绩。且部分公司长期投入大额资金炒股,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流动性,拖累主业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在公司业绩下滑期间,竟一边在大幅举债,另一边却在进行着大额的证券投资,比如海南海药。

数据显示,从2018年-2020年,海南海药境内外股票的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2.82亿元、7.62亿元和9.11亿元,而其证券投资期间,还伴随着主业的衰退。《红周刊》记者根据历年年报整理了其近几年的业绩变化情况(如表2),2016年,海南海药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双出现下滑,2017年,收入虽有好转,但利润下滑进一步加速。而2018年,业绩短暂出现回升,此后的2019年、2020年公司业绩大幅回落,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且亏损幅度越来越大。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海南海药就持有人民同泰、金明精机、冀中能源、东洋药业、上海复旦、金陵药业等股票,期内股票投资金额高达13.97亿元。2018年~2020年,其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分别为0.54亿元、15.45亿元、16.91亿元。而截至2020年末,海南海药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包含中国抗体、人民同泰、金明精机等公司的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

主营业务表现不佳,公司的股票、基金及其他理财产品却不少,是因为公司资金很充裕吗?然而真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海南海药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6.31亿元、20.84亿元、12.56亿元,而其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余额分别为34.30亿元、30.98亿元、34.08亿元,远远超过了货币资金余额,这是否意味着其存在借钱炒股的嫌疑呢?要知道的是,在上述周期内,其支付的利息费用就分别达3.31亿元、3.39亿元、2.36亿元,其这几年中的投资收益合计也没有这么多。

据披露,2019年,海南海药主要因证券投资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5.3亿元,其中持有中国抗体的浮盈贡献了4.76亿元的收益。大额非损的存在大幅缩小了其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归母净利润净亏损达6.27亿元,同比减少达93967.27%。而加上炒股形成的浮盈后,其年内归母净亏损为1.59亿元,同比下降233.09%。

2020年,海南海药继续加仓中国抗体,期内,该只股票为其贡献了1.14亿元的损益,而其证券投资形成的总体损益为1.31亿元,对当期业绩形成了一定支撑。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12月31日,中国抗体收盘价为4.60港元/股,而截至今年9月30日收盘,其股价已跌至2.93港元/股,每股跌幅达36.3%。

股价波动下,2021年前三季度,由于公司确认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等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2.6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海南海药的归母净利润被大幅拖累。其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归母净利润亏损为3.24亿元,同比降低391.66%,但算上非经常性损益的亏损后,其归母净利润亏损达4.97亿元,同比下降2682.17%,其亏损的金额和下降幅度均大幅增加。

尝到甜头的吉林敖东难“常胜”

与海南海药不同的是,吉林敖东的业绩却因证券投资增色不少。

吉林敖东原为老牌药企,其旗下的安神补脑液曾经为人熟知,但近年来,其似乎已经沉迷证券投资,主业则有所荒废。

药品销售是该公司营收的核心,但其各期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的三年内,公司中成药及化学药品合计贡献的营收分别为31.7亿元、28.97亿元和28.23亿元,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主营产品销售的减少,导致其营业收入也出现大幅下滑,其中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降低7.1%和27.09%。但与此同时,2018年~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5亿元、14.04亿元和17.09亿元,反而出现了逐年增长的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情况亦如此,吉林敖东实现营业收入15.98亿元,同比减少1.09%,但归母净利润为16.93亿元,同比增加12.57%。三季报显示,公司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该项目高达1.63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则其归母净利润为15.29亿元,仅同比增长4.71%。

其归母净利润能够保持增长实则主要得益于吉林敖东对广发证券的投资。在答投资者问时,吉林敖东曾表示,2015年至2020年期间,一直在增持广发证券的股票。

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截至中报,其持有广发证券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份12.52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份8712.46万股,持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17.58%,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其期内对广发证券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为10.6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仅为10.41亿元。

事实上,吉林敖东并非“常胜将军”,就在2020年,其非经常性损益中持有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128.28万元,对其业绩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投入大量资金“炒股”虽然让吉林敖东的业绩增色不少,但难保后续不会重蹈海南海药巨亏的覆辙。

理财“安全牌”难言安全

比起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看似更为稳健的理财产品,有时也并非均是“安全牌”,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翻车”的事件并不少见。近期,德展健康以及上文提到的海南海药等多家上市公司购买的信托理财产品就出现了逾期。

海南海药于11月发布了信托逾期兑付公告,其于2019年12月购买了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信托”)发行的“新华信托华晟系列-华穗19号单一资金信托”(以下简称“华穗19号信托”),该信托产品到期日为2021年9月23日,但到期时,其未收到华穗19号信托2亿元本金。

海南海药购买信托产品同日,重庆金赛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金赛”)与新华信托签署华穗19号单一资金信托贷款合同,融资2亿元,期限12个月。新华信托方表示,因重庆金赛未能按期支付本金导致逾期兑付。目前,海南海药与前述二者对簿公堂,要求双方及连带担保人自2021年9月25日起至信托本金清偿之日止,按年利率12.6%的标准共同向其支付贷款利息。

海南海药购买理财产品令业绩更加好看,如上文所说,2018年~2020年间,其净利润出现大额亏损。但2019年、2020年,其靠理财投资等方式实现巨额收益,金额分别为4.68亿元、2.71亿元,大量增加的非经常性损益掩盖了经营上的巨额亏损,海南海药从中尝到了甜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笔信托理财实则为海南海药埋下了“地雷”,公司能否收回本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需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未来回收情况对潜在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届时恐会吞噬其大量净利润,可谓得不偿失。

德展健康主业“荒废”投资信托“踩雷”

事实上,海南海药信托踩雷并非孤例,11月,德展健康接连发布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相关公告,其于2020年,购买了由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信托”)发行的“渤海信托现金宝现金管理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现金宝”),金额为4.2亿元,该笔信托于今年9月24日到期,但截至当前,尚余1.91亿元本金和投资收益未兑付。

数亿元资金逾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随后,涉事机构渤海信托在官网中对此事发声,其表示,根据双方信托文件约定,该期信托资金由委托人自行指定交易对手及投资用途,自行负责尽职调查并自愿承担投资风险,受托人仅承担事务管理责任,目前因底层借款人逾期还款,导致无法足额分配信托利益,但渤海信托未揭开底层借款人神秘面纱。

而市场中存在上市公司以购买信托计划等作为“幌子”,将底层资产投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等,形成“变相输血”通道的案例。于是,深交所火速发来问询函,要求德展健康披露逾期兑付的原因、信托产品底层资产、资金最终投向等,但其却一再拖延,至今仍未回复。

据上文渤海信托所述,信托计划的资金流向把控在德展健康手中,其作为知情方为何迟迟不做出说明,背后恐有难言之隐。

实际上,上述信托产品仅是德展健康理财投资的一部分,2019年、2020年、2021年9月,其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分别为20.92亿元、11.01亿元、7.96亿元,而其大手笔投资理财产品还另有其他原因。

2019年、2020年,我国医药改革全面发力,“4+7”带量采购政策推行,德展健康以仿制药为主的业务模式遭受较大冲击。据《红周刊》记者统计,在申万划分的96家化学制剂公司中,德展健康在前述期间的营收增速均处在“吊车尾”之列,譬如,2021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增速位列倒数第三位,反映出其业务所受冲击要高于同行。

受此影响,2019年、2020年、2021年9月,德展健康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6.06%、-45.75%、-38.85%,出现持续滑坡的状况,净利润的增速则分别为-63.92%、-18.49%、-55.09%,业绩下滑相当厉害。在此情况之下,其或许是打算以投资理财等方式来挽救业绩颓势,数据显示,其非经常性损益中因投资产生的收益金额分别为6074.64万元、1.02亿元、3521.35万元,占各期净利润的比重约三成,投资理财明显增厚了其业绩。

然而,投资理财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德展健康一招不慎,踩雷“现金宝”,本身已经有了经验教训,不过这能引起企业多高的警惕则仍有待后续观察。

除德展健康外,A股上市公司中,因购买理财导致业绩重伤的案例并不少见,譬如,*ST华资就是前车之鉴。

2020年7月20日,*ST华资与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代信托”)续签“新时代信托·恒新6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恒新63号信托计划”),展期1年,金额为1.2亿元。然而,在*ST华资续签产品三日前,新时代信托在官网发布消息表示,其被银保监会实施接管,而据银保监会公告显示,新时代信托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触发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接管条件。

上述事件矛盾点在于,彼时,新时代信托已经释放出信用危机的信号,但*ST华资董事会却全票通过此次续签方案,并称交易前董事会已对新时代信托的信用等级、资产状况等进行尽职调查,认为风险可控。鉴于*ST华资与新时代信托均为“明天系”成员公司,故*ST华资在此案例中是否充当了“现金奶牛”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终,新时代信托兑付情况与*ST华资预期背道而驰,2021年4月,*ST华资发布公告称:新时代信托已欠付其一年的信托收益,且恒新63号信托计划资金使用方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处于失联状态,其按工商注册地址及新时代信托提供的地址、联系人,几经查询均未找到。经综合评估,*ST华资对该信托产品全额计提减值损失,导致当年公司巨亏1.25亿元,公司也处于退市的边缘。

监管机构不鼓励上市公司“炒股”

按照目前A股4644家上市公司的总数计算,则今年上半年,有近五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存在“炒股”行为,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显然,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行为相当普遍。那么,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这些行为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对此,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萌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对于上市公司炒股的行为,交易所的规范运作指引中有明确规定,监管机构不鼓励上市公司炒股行为,但并未禁止公司用自有资金炒股,只是在程序要求上较为严格。但上市公司炒股的风险和弊端都很明显,按照交易所的披露口径,股票投资本身就属于风险投资类别,上市公司投资股票则需要承担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且公司未将资金用于主业,不符合证券市场资金使用的基本政策导向。

与此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监管机构在资金来源、投资产品选定、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监管指引同时指出,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投资的产品须符合以下条件: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投资产品不得质押,产品专用结算账户(如适用)不得存放非募集资金或用作其他用途,开立或注销产品专用结算账户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报交易所备案并公告。

虽有制度明确规定,但仍有公司不时犯规,比如一些公司质押募集资金所购买理财产品、使用募集资金购买非保本理财产品等。上述违规行为不但容易引发监管部门的监管,而且也容易为公司经营“埋雷”。

在A股市场上,很多上市公司“不务正业”,试图通过炒股、理财等手段获益来粉饰业绩,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公司业绩因之“爆雷”,因此,将资金用于开拓创新、发展主业恐怕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本文已刊发于12月4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