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荣获“2021年度特殊资产管理银行”称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1-15 13:53:41

2021年11月2日,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1世纪金融竞争力研究案例发布典礼在北京举行。平安银行凭借在特殊资产管理领域扎实的工作成果,从众多参评机构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年度特殊资产管理银行”称号。

21世纪亚洲金融竞争力评选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全力打造。经过十六载的沉淀和优化,已成为金融行业内极具含金量和影响力的榜单。

21世纪金融研究院跟踪研究发现,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放缓并趋下行走势,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也随之降低、不良贷款增加已经成为行业预期的共识。目前,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两大任务,一方面加强资产风险管控,减少新增不良;另一方面,要持续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解决问题,甩掉包袱,最终达到资产回收最大化的目的。从清收端来看,面对万亿规模的存量不良资产,简单打包甩卖的传统模式表现乏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6年,平安银行将原有的资产保全部升级为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正式确定了将不良资产的简单清收变全局经营的思路转变,以该部门为抓手,负责全行特殊资产经营管理工作,对各分行特殊资产管理部实施专业指导和管理。

五年以来,平安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表现一枝独秀,自2016年部门设立以来,特殊资产运营清收业绩实现翻番式增长。尤其得益于业内首创的智慧特管平台的搭建,在彻底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下,其清收效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平安特管回收额增长至2016年的2.6倍,现金回收率高达91.8%,多项关键指标均实现大幅攀升,对平安银行风险指标、财务指标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3月1日,平安银行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以公开竞价方式,实现了2021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债权的批量成功转让,成为全国首家个人不良贷款债权批量转让首批试点。这一试点工作的开展意味着平安银行在尝试用新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提升银行个人经营类不良处置能力,同时积极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不良贷款领域实现双循环发展,为后续一定程度的金融创新奠定基础。

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指出,在平安银行看来,生态共赢和创新经营是不良资产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风险资产处置是关涉整个金融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命题,平安银行正在不断淬炼能够服务于资产高效处置的专业能力和科技能力,并时刻做好准备,随时响应银保监会提出的“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的工作号召,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多做贡献。另一方面,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不良资产处置不能再拘泥于“打包、打折、打官司”的传统手段,平安银行已经开始向资产盘活、反委托清收、资产证券化、市场化债务重组等创新领域积极探索。

据悉,伴随着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步入2.0新阶段,平安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也提出了新的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投行化的“四化”发展思路,并已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团队网络,不断探索特殊资产的创新经营模式,持续扩大特殊资产“朋友圈”,力争成为国内卓越的特殊资产行业服务商。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平安银行今年以来还在大力挖掘大数据与量化技术在促进金融稳定和风险化解方面的应用,将其应用在特殊资产行业,并于今年5月揭牌了平安银行—中科院特殊资产量化实验室。据悉,通过双方合作,目前已发布:网络拍卖交易指数监测工具、个贷不良批量债转回收预测模型、不动产智能估值平台等一系列量化研究成果,并不断赋能平安银行的特殊资产清收过程,提升其在特殊资产清收方面的专业能力。如今,实验室已成为金融不良资产量化分析、价值预测、风险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聚集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此次平安银行获得权威媒体智库专业认可,证明了平安银行在特殊资产管理业务在战略、科技、生态等一系列领域的出色表现,下一步,平安特管还将立足新起点,继续按照“四化”思路,不断推动智慧特管平台的迭代升级和生态圈的构建,进一步提升平台赋能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能力,并助力平安特管向“做国内卓越的特殊资产行业服务商”的愿景不断迈进。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