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挂车:激活甩挂运输的金钥匙
中国汽车报网| 2022-03-02 10:11:27

本报上期刊发的《甩挂运输何时能“甩”起来》一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之路,虽然有多方助力并经过了几轮试点运营,但该模式依然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其中,主要痛点在于车辆标准不一、管理模式落后以及运输设备投入成本过高。  挂车作为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以现有物流公司投入的方式借给车主,如出现损坏、事故等情况,相关赔偿很难妥善解决。另外,形成规模化的挂车,动辄几百万的投入,也不是一些物流公司和车主能够承担的。  那么,在物流行业不断获得资本青睐的背景下,实现挂车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能否给甩挂运输带来发展的新希望?  共享模式优势突出前有滴滴的巨大成功,后有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的大潮已势不可挡。当共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时,货运圈也已按捺不住,出现了共享挂车模式。  据介绍,共享挂车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建立起的全国性覆盖的“挂车资源池”,向甩挂运输用户提供各式挂车的长租、短租,计费方式灵活多样,服务保障细致周密。  “共享挂车模式对于提高挂车利用率十分有效,也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物流行业专家王坚十分看好共享挂车的服务模式。他认为,随着物流行业愈发规范,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共享挂车业务在中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挂车具有几大突出优势:第一,可以带动行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广共享挂车模式,能够使车辆利用率提升50%,利润率提升10%,降低碳排放23.5%。共享挂车模式不仅为物流企业带来效率和成本的双丰收,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也将十分可观。第二,共享挂车可以极大节约运输企业或个体的管理成本,无需考虑车辆维修、养护甚至停放场地租赁费用等问题。第三,提高盈利。运输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更加灵活地选择挂车数量和种类进行租赁,避免自主购置大量挂车而导致的被动闲置。第四,降低放空费用,提高周转率。传统单向运输模式下,车辆放空返回的成本较高,而挂车共享模式可以实现“甲地借乙地还”。第五,用户承担更小的经营风险,降低车队扩张的投入和因业务量减少缩减规模的损失。物流公司闲置的资产将能得到更好的利用,以实现轻资产化和资产利用最大化。  构建共享平台 入场角色要清晰关于共享挂车模式的推广,此前国内运输行业曾进行过不少尝试。黑龙江曾率先推出共享挂车项目,货主通过平台App,就可以快速找到附近的闲置挂车。该模式将运力与货源对接,去除中间环节,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运输效率低的行业顽疾。  几年前,国内某些货运公司也尝试推出共享挂车业务。在此模式下,物流公司负责提供挂车(不配备司机),站点负责联系货源和配货,车主来到指定地点,就可以换上挂车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双向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挂车的周转率。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企业以自有资金建立“公共挂车池”,来促进行业标准化的建立。这种模式采用的是分时租赁,分为短租和长租,针对不同运输需求,提供不同种类的挂车车型。  “在国内半挂车行业中,现在主要以‘融资性租赁’为主,这种模式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0多年;而‘经营性租赁’也就是共享挂车模式在中国刚刚起步,在中国仅有几家公司推广应用。”资深物流人士廉涛介绍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共享挂车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简单、直接的挂车租赁。但在廉涛看来,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享挂车模式提高了挂车利用率,减少了空置期,并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车辆的折旧成本,真正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而挂车租赁模式(融资性租赁)对运输公司并不友好,一旦货源供给不足,车辆的租赁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弥补,时间一久甚至可能高于自营成本。相较而言,共享挂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他表示,如果未来有资本方看好这一市场,加强共享平台的构建,利用互联网平台上游对接物流公司配货,下游寻找承接运输的车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风口。  不过,入场角色的定位,依然是制约共享挂车发展的棘手问题。廉涛指出,为了区别于挂车租赁,提供共享服务的一方应该是独立于物流运输业的服务商,并不直接面对货源客户,也不涉及物流行业的竞争,这样才能保证共享机制下的市场平衡。  “除此之外,共享挂车模式的核心在于共享网络的建设,需要调拨挂车,做好资源平衡。”圆通物流公司运营规划负责人表示,现在全国物流资源处于一个极不平衡的状态,共享挂车旨在解决资源闲置问题,而全国性的挂车资源调拨可能是又一个难点。  标准难统一 宏观调控是关键共享挂车的概念从提出到推行已有5年时间,但如今仍然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对此,廉涛表示,共享挂车一直是他所在公司关注的重点项目,并切实探讨了商业可行性方案,“从实际操作来看,我们认为共享挂车若想实现快速发展,应具备两个要素:完善的系统和共享的信息。”  “系统层面可分为软件、硬件和装备。具体来说,软件系统要为共享挂车模式提供一个平台,以保障对挂车的实时监控、调度和日常管理;硬件系统主要与软件系统相互配合,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包括传感器、数据输送设备等。关于信息层面,以前企业之间均保持相互独立的经营模式,如货源信息、货运线路、运输渠道以及车辆承载情况等都属于企业机密,它们不愿共享或公开,这也是共享挂车模式迟迟无法顺利推广的原因之一。”  尽管遇到诸多现实难题,导致共享挂车模式无法推进,但廉涛仍看好这一模式的未来:“共享挂车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过,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存在管理模式落后、软硬件开发标准不统一、相关信息不同步等问题,制约了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下一步,通过物流头部企业的带动(示范运营),将共享模式的各项标准进行统一,实现真正的多用途共享、多企业共享、多业务模块共享,只有让企业盈利,共享挂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  想象一下,未来一位卡车司机从北京拉货到上海,货物送到目的地后,将挂车在当地共享池还回,然后再选择另一种类型的货物和挂车,送往下一个站点。这种运输模式在同城、异地都有极大的操作性,既方便又快捷,还极大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  诚然,只有靠市场和企业的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和进阶必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业界都在期盼,行业或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伸出“援手”,从宏观层面加以支持和规范,促进共享挂车模式更快、更好地推行。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