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2021)》(以下简称《报告》)于2月26日正式发布。回顾过往一年,虽然疫情得到了进一步控制,但文旅产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尽管重重困难、挑战频出,积极的信号也在不断释放着:从跨界康养旅居,到体育旅游紧跟消费潮流受热捧,这些都为2022年的文旅产业提供了新机遇。
数字化转型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拥抱
受疫情变化的影响,2021年文旅产业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虽然道路并不顺畅,但已经有不少企业纷纷向数字化转型。
近几年来,各企业在谋求新的发展方式的道路上,也在思考如何进行转型,引入科学技术,积极向数字化领域探索。酒店方面,在疫情变化下,有部分企业利用多种数字化系统和设备,缩减经营成本;引进自助入住机、客房送物机器人等智能产品,押注数字化发展。
同样,不少景区也在思考如何在技术加持下进行转型。此前,“火出圈”的元宇宙逐步蔓延到了旅游行业当中,张家界还成为了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同时,曲江文旅旗下的大唐不夜城与太一集团联合打造的《大唐·开元》项目则像一个通往数字“虚拟世界”的工具,让游客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在“大唐不夜城”游览。
《报告》也指出,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拥抱。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效能不断增强,数字文旅产品不断丰富,数字文旅消费新业态日益多元。在文化产业领域,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及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数字新业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发展态势迅猛,营业收入逆势上扬。在旅游业领域,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催生出了预约旅游、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
抱团突围下“文旅+”成大势所趋
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文旅+”模式也逐渐成为了当下的热点。
文旅产业的跨界联动,促使了很多新兴业态的出现。《报告》提出,从横向来看,2021年文旅产业进一步打破了自身的边界和局限,深度融入社会发展,助力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兴业态。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文旅与扶贫进行跨界联合。去年,携程推出了以携程度假农庄为核心的一系列乡村振兴计划。按照规划,到2025年,携程将累计打造10家标杆性质的乡村度假农庄,规模化赋能100家乡村度假农庄。“文旅+扶贫”带动了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
另外,“文旅+工业”“文旅+教育”也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中,在“文旅+工业”方面,798艺术区、北京首钢园区等工业遗址也成为了人们打卡的新地标。而在“文旅+教育”模式下,各景区、博物馆的研学旅游也延伸到了青少年以及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从纵向来看,《报告》显示,联动发展日益深化。“演艺+旅游”“网络文学+动漫+影视”“IP+主题公园”“博物馆+文创”“非遗+旅游”等文旅领域内部门类间的联动发展日趋紧密。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人们对文旅产业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各文旅产业之间互相联动发展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多,这也体现出了我国的文旅产业在持续地进行深度融合化发展,同时,这也将加快相关产业的建设。
康养旅居、体育旅游将成消费热门
展望2022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部分行业焕发出的新活力,给我国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2022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部分行业思考,《报告》指出,康养旅居将成为银发一族新选择。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
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热情的持续高涨,体育旅游也将向大众化发展,成为一大消费热点。2021年11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张家口市太舞滑雪小镇、吉林市北大湖滑雪旅游休闲度假区等47家单位为中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就在刚刚过去的冬季,冰雪旅游似乎成为了人们的首选,人们不仅青睐于滑雪度假游,还会去冰场体验滑冰带来的乐趣。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旅游联合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中提出,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可见,康养旅居、体育旅游等行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也将不断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升级。
在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看来,未来体育旅游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发展出不同形态的旅游。同时,应该提倡多样性的旅游活动,根据各地的情况去发展相应的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旅游方式。(记者关子辰吴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