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黑天鹅”事件影响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近期卷土重来,并呈现出一定的避险资产特点。2月23日至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离岸价连续逼近6.30,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还有向6.2区间突破的势头。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局面与此前的市场预判出入较大。2021年末,市场普遍预计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中国强劲的进出口在今年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变化,这对汇率来说意味着双重压力:一是中美利差收窄导致资本流出,二则是结汇量的下降也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目前为止不仅中美利差收窄看起来影响不大,进出口数据也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出现调整,反倒是汇率的波动性有了明显的放大,2022年的头两个月里面,人民币已经走出两拨比较明显的升值潮。
这种局面说明,扰动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会比预想中多,一些此前的预判也有可能发生改变。以俄乌战争引发的避险情绪为例,这就是完完全全的黑天鹅事件,相较欧元、英镑,人民币资产“避风港”属性相对突出,成为近期一些资金的优选。在避险情绪未消散之前,人民币的吸引力可能还会更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6.20区间也不是没有可能。
近期市场的另一层担忧在于,俄乌战争对原油价格的冲击,可能会打乱全球央行的加息步伐。不过这一点,目前市场分歧还比较大,一些观点认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会加快欧美央行的加息脚步以遏制通胀,但更多的看法认为油价助推通胀过快上行会引发经济衰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将不得不更多考虑经济增长的因素。不管向哪一种路径演进,这都意味着市场原有格局和框架面临重构,人民币汇率还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笔者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会贯穿全年,正如央行此前判断的那样,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会成为常态。目前来看不仅双向浮动是常态,波幅放宽也有可能是常态。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个人还是外贸企业都必须有更高的汇率风险意识。日前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就明确表示,将继续同相关部门一道,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丰富完善避险业务,同时优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环境,帮助企业更好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不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