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 黄靖斯、吴昊)讯,作为卖方研究的领军者之一,安信研究中心凭借着过硬的研究实力,在卖方研究版图一直有着重要地位,2021年频繁的人员流动却让这家老牌研究所一度被打上“强将流失”的烙印。
当下卖方研究是行业重头戏,头部券商在加码,中小券商也在抢布局,人员流失下的安信证券研究棋局要怎么下?答案已在半年内给出。
一是人员流失已成为过去式,新生力量已基本补充到位。洗牌过后的安信研究,在87年出生,年仅35岁的女所长邵琳琳的执掌下,有着80后为代表的一波中生代的支撑,也有着90后研究新星的力量充实,有冲劲,有干劲,成为新团队的特色。
二是重建后的团队与以往不同,成员不是“雇佣军”,奉行长期主义的“家文化”正打造成型。在全市场一流的头部标杆型研究中心目标下,产业思维、长线思维、内部协同和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关注是安信研究中心重点强调的四大抓手。
研究业务正被安信证券提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与企业文化、数字化转型一道,研究业务被董事长黄炎勋明确为公司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动荡期过后安信研究中心正呈现何种面貌?内外协同发展未来要下一盘怎样的大棋?财联社专访了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邵琳琳。
从首席到管理者,邵琳琳也完成了个人角色转变,不再是自我发掘,而是要成就他人。“园丁”是邵琳琳给自己打出的标签。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长线思维”是邵琳琳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
“在团队管理上,我们将把长线研究思维提升至文化层面的高度;在研究中心的发展中,也会进行持续性稳定性的长期投入,其他的就交给历史去沉淀。”邵琳琳谈到。
担任所长后的邵琳琳将自己的微信签名改为“看见”,发现大家,成就大家,见证大家,作为一名管理者,是邵琳琳对自己明确要求。“唯有热爱,才可抵挡岁月的漫长”,作为入行10年多的“老研究员”,结束专访时,邵琳琳这一句总结,或引发很多卖方研究的共情。
仅半年时间,安信研究新生力量补充到位
去年8月,邵琳琳出任安信研究中心的新掌门。2011年入职,作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邵琳琳入职安信已10年之久,3年后的2014年即成为新财富环保最佳分析师,以此成为榜单常客。为何邵琳琳成为所长新人选?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曾有这样的评价——邵琳琳是我们的“子弟兵”、有市场影响力、年轻力量、私心不重……种种标签中,我们或可找到答案。
重建团队是第一大难题。2021年8月甫一到任的邵琳琳就面临着新使命,搭班子、建团队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新团队的战斗力,快速打出品牌影响力也是当务之急。
短短半年内,在邵琳琳执掌下的安信研究中心,团队和制度新变化已悄然而至。这其中的重要支持力量,有来自公司的整体重视,也有各部门的协同支持,安信研究中心通过外引和内部提拔并举的方式,引入了一批“有才华的新锐分析师”,目前“新鲜血液”基本上已补充到位。
新补充的研究力量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更年轻有冲劲,二是专业上更能打,有着良好的业界口碑。
截至目前,安信研究中心已经迅速完成7个新团队的招录和组建,后续还有2-3个团队即将到岗到位。“随着外部优秀人才的补充与原有分析师的优化调整,我们相信过不了多久佣金情况就会明显改善。”邵琳琳对未来充满信心。
对于选拔人才的标准,邵琳琳奉行的原则是“不拘一格、能者居之”,能力方面尤其注重具备“金融+产业+技术”的复合思维。在提携新人的做法上,邵琳琳也始终相信,“只要给予年轻分析师足够大的舞台,他们也同样能够绽放光彩,为研究中心贡献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奋斗的价值。”
在“不拘一格、能者居之”的用人标准下,一波90后或接近90后的新星冉冉升起,比例已超过50%。
如何管理团队?重新破解这道难题
研究员高频流动是卖方研究所的一大“特色”,也是卖方研究所管理层面的一大难题。分析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决定了,他们通常会被更高的激励机制吸引,抑或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吸取历次人员流失的经验和教训后,安信研究中心也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安信特色的团队管理办法,其重心将聚焦研究中心“家”文化、激励机制优化与人才内部培养三方面。
一是通过“家”文化增强分析师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通过具备竞争力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三是注重以内部培养为主的人才储备形式,从实习生开始,到应届毕业生,再到新入行的分析师,通过所长定期交流、优秀资深分析师“传、帮、带”、内部头脑风暴等方法,在不断交流和探讨中促进他们不断成长和蜕变。
激励机制方面,目前安信研究中心的内部协同和支持业务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因此激励机制上将秉持对外部佣金和内部服务收入进行综合测算,两条腿走路。如邵琳琳所言,安信研究中心目前业务主要在于外部分仓佣金、内部协同和支持,未来会在多条新业务线上不断丰富和拓展创收方式,也将继续按照综合收入贡献的派点为主要市场化薪酬考核体系。
同时,研究中心内部的管理架构、制度规范性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日常运作、团队间的协作、成员间的沟通相较于以往更为顺畅高效。
对于未来发展目标,邵琳琳强调的一点是,在当前阶段,无论是公司,还是研究中心自身,对于安信研究中心的定位是一贯且明确的,就是要成为全市场一流的、内外兼顾的、具备重要影响力的头部标杆型研究所。
如何做到内外兼备?首先体现在对外服务上,在卖方机构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敢于、善于、强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邵琳琳认为,做好服务机构客户“老本行”之外,也需不断加强和拓展更多一二级联动服务,例如对新兴产业/行业的研究报告有助于投行客户寻找到更多好项目;同时,对于零售客户,通过推出相应的研究产品供投资顾问参考。“在这个领域,我们正在打造一支具备综合服务能力、品牌特色化、并致力于形成重要市场号召力的研究团队。”邵琳琳补充。
在内部赋能上,安信研究中心的做法是,发挥协同效应,在投行业务、投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产业规划和咨询等方面为公司与国投集团提供更多的支持。目前,研究中心已经与公司内部和国投集团其他业务条线形成清晰的合作机制,并配套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内外协同机制不仅顺畅打通,一批示范性内外协调项目也成功落地。
关于对内对外协同,邵琳琳用一句话总结,即“对外,以客户认可度和价值创造为核心衡量标准,切实为客户投资辨析方向,保驾护航;对内,建立一套完备的内部服务项目和评估体系,例如鼓励分析师积极参与企业服务项目和深度参与财富管理的业务等。”
坚持长线思维,以四大关键词作为未来布局方向
长线思维是邵琳琳反复提及的,不仅仅是研究的长线思维,更体现在管理理念等等。
观察行业可发现,不仅卖方研究要有长线思维,持续稳定的人力与资本投入,也是推动卖方研究发展不可缺少的“企业长线思维”。
在成为全市场一流的头部标杆型研究所发展目标下,邵琳琳也提炼了四大关键词作为未来布局方向:产业思维、长线思维、内部协同和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关注。
首先是产业思维。邵琳琳认为,这不仅是由于近年来产业赛道投资受到市场的日益重视,也更是基于对自身十余年深耕环保领域产业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在她看来,产业研究10年以上的积淀,让她深感于深度型产业思维之于研究中心发展的重要性。“产业政策、产业一体化、产业生态、产业驱动力等相关研究都是我们强调的关键发力点。”她补充说。
其次是长线思维。“当前价值投资已是市场主流,发现价值并长期持有的理念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投资者认可。”邵琳琳认为,这同时也要求研究员在严守合规底线的同时,需要具备长线思维,“后续对于企业长期投资投资的深度研究我们也将投入更多精力。”
同时,从研究员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长线思维也是邵琳琳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在团队管理上,我们将会把长线研究思维提升至文化层面的高度,并从容面对研究中心的各项发展变化。”
第三是加强内部协同能力。邵琳琳表示,研究中心除了本身的佣金分仓业务外,对券商其他业务的支持和带动也十分重要,包括投行业务、投资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内部协同和支持功能,对整个券商业务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
第四是重点行业重点关注。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对新兴产业等重点研究方向进行重点覆盖,包括绿色环保、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新材料、大消费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以及将新能源、TMT、军工、智能化、国产替代、专精特新、能源转型等细分领域为抓手去作重点培养和关注。邵琳琳谈到,“随着我国经济深入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对于重点产业、行业、赛道,我们会投注更多关注,并在资源上予以更多支持。”
“事实上,在更早的阶段,安信研究中心就已经搭建完成了内部协同机制,且已有非常成熟的项目落地,内部机制非常通畅。”她同时强调,新加盟的分析师,在理念上更加一致,在内部协同方面也具有更强的认同感。
“长期主义,意味着我们有着自己的耐心与坚持,这也是戒骄戒躁和打造自身发展坚韧性的过程。”邵琳琳的补充阐述,让我们对安信研究中心践行的长期主义,有了进一步具化的理解。
向机构蓝海突围,布局财富管理和企业服务
在卖方研究传统商业模式走到瓶颈的当下,研究所之间的比拼不再囿于分仓佣金的激烈争夺,破局无处不在。从服务对象来看,传统的公募基金的服务市场已成厮杀红海,如何在深耕红海的同时,向更广阔的财富管理和企业服务市场进军?邵琳琳带来了安信研究中心的两大突围经验。
邵琳琳认为,财富管理的落脚点在零售,企业服务的落脚点在投行。针对这两大业务的突围,来自公司与国投集团内部的强大支持以及部门间的合作畅通的机制是关键的破局要素。
对于财富管理类业务,安信研究中心会定期组织分析师参与财富管理业务讨论,并鼓励参与财富管理部门合作项目,从而实现对零售业务条线的支持;在企业服务层面,对于产业、行业、赛道的深入研究对观测当下、判断未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进而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定价,从而在赋能投行业务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
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施,投行业务愈发成为研究所发展企业客户的流量入口,定价能力也成为研究价值扩张的最重要体现之一。邵琳琳认可的是,注册制的实施对于券商研究业务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未来对于市场定价的需求和要求将越来越高。一直以来,由于卖方研究的同质化和产能严重过剩,出现了普遍的“重服务、轻研究”局面,而注册制的实施将引导券商研究所重新关注如何提升研究实力。
在市场定价功能层面,安信研究中心已经进行了前瞻的研究规划和人员布局,后续我们将针对新股定价和企业上市后定价提供更多的研究服务。同时,也将不断增强分析师的产业研究深度与公司定价能力——在邵琳琳眼中,这是未来成为优秀分析师必备的技能与基础。
实现从研究员到管理者的转变,新角色更像园丁
邵琳琳认为,对于券商分析师这个职业,年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本,工作出成绩往往也是在入行3-5年左右出来,“对于提拔新人,我们主要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从安信这个大家庭当中成长起来,成为未来研究中心的中流砥柱。”
这恰恰也是邵琳琳自身的成长路径,作为85后“中生代”,邵琳琳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数学、金融学双学士和经济学硕士。毕业之后于2011年加盟安信证券研究中心,3年后上榜新财富并成为榜单常客,历任环保及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
从研究员到管理者,邵琳琳认为最大的转变来自于自我定位,“在研究员的角色上更多考虑的是自我发掘,但在管理者的岗位上则更多考虑成就他人。” 现阶段,承担更是“园丁”的角色。
站在“园丁”的角度,邵琳琳更多考虑的是,发现、了解分析师之间的个体差异,以达到培养与成就的目的。细化到人员招聘、制度建设、团队管理上,奉行高质量、有特色、差异化的宗旨,扎实推进产业一体化的研究,通过设立“研究大组”增强研究深度、联动性和品牌形象,从而使安信研究中心变得更强大。
对于年轻分析师的从业建议,邵琳琳谈到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因素:一是敢于发声,需要具备高情商和沟通能力,向客户及市场恰如其分地传递个人观点;二是要有足够的专业底气与深度研究能力,要以极强的干劲和勤奋作为支撑;三是研究无边界,分析师要具备不断扩宽能力边界的想法和落实的能力。
“有热爱有追求,勇于挑战自我边界,拓宽视野和格局;长线思维,深度思维,引领思维,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有定价权。”邵琳琳以此结束我们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