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葡萄牙旅游,一半的原因是看了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美国名厨及著名电视主持人)生前介绍波尔图市的那集节目。虽然波尔图的旅程安排在旅游的最后几天,但是那里给我的印象最深,所以还是从那里说起吧。
(资料图)
和葡萄牙其他城市一样,波尔图也是一座山城。到达第一天傍晚,手机就显示我们爬了三十层楼。从最底层湖边爬上路易一世大桥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正是太阳西下之际。 仰视整座城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外滩。这当然只是一个感觉,一种印象。这里一眼望去看到最多的是居民楼阳台里挂满的衣服。虽然陈旧,但并没有一丝寒酸感。大概就好比一个有故事的书生,虽然衣冠不整,但是气质尚在。
走在波尔图的马路上,不难看出这里的确不富裕。每条弄堂里都有人蹲在石地上抽烟或“望野眼”,从他们眼角里可以看出生活并没有善待他们。五六十岁的人好多都是一脸的沧桑,有些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好比山水画中的披麻皴。在这些破旧的巷子里,不知道有过多少个生命的诞生与终止,诉说着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走在这些弄堂里,感觉回到了儿时的上海。到底是什么勾起我这么多小时候的回忆?突然顿悟:是气味。老早就读过报道,说人的嗅觉记忆“最”长久。一个转弯,先会闻到淡淡的煤炭味,前方一团白烟,一个中年男人在卖糖炒栗子。这栗子外面有一层均匀的白粉,是盐。剥开后放进嘴里,一股微妙的咸味反而衬托出栗子本身的甜味。到了晌午,很多巷子里传出各种油蒿气,又使我想起80年代末初冬的上海读一年级的我, 从东湖路回家吃中饭的情景。
说起吃,就不能不提无人不晓的葡式蛋挞。在葡萄牙总共吃过8家当地糕饼店的蛋挞。做的最好的是首都里斯本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旁的贝伦区糕点。奶香加上甜而不腻的质地,和卡布奇诺咖啡是绝配。可惜其他几家的味道都甜到让我的耳朵发热,远不能和在上海吃过的蛋挞媲美。
在葡萄牙,不管是花哨的餐厅还是小的夫妻老婆店,每一顿饭都吃得叫人拍案叫绝。中午12点开始营业,下午3点不到就午休,要到晚上7点过后才开放晚餐。大部分餐馆不会超过十个桌子。在一家小到不能再小的餐厅里,我们也经历了一次只有安东尼波登的电视节目里才会看到的情景。店里老板端菜老板娘烧饭。从一桌跳到另一桌,每一位客人点的菜他都精心地在抄笔记,使我想起二十年前我做实习生时的那副认真样子。但是每当送菜的时候老板都会送错桌子,随后就看到老婆朝他摇头,告诉他应该送去哪桌。旁桌的当地常客告诉我,老板虽然只会葡萄牙语,但是他的肢体语言可以和世界各地所有的人沟通。上菜了,今晚点的就是1.20 欧元一碗的菜汤,加上三份烤鸡和一份章鱼饭。像广东菜一样,居然还有一股锅气!旁边一桌客人点了油煎沙丁鱼,满满的一盆,我朝盆子望了一眼,被老板看到了,他居然用手抓了一大把跑过来丢进我们的盘子里。旁桌的客人不但不生气,还问我们够不够。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把新上的海鲜泡饭端了一碗给我们一起分享。快晚上八点了,走进来两位客人,老板立刻把他们打发出去,大叫“fechado(关门了!)”。我实在看不懂,问他为什么这早就关门。旁边客人翻译对我说:“老板说今晚钱已经赚够了。”老板朝我们笑着比画,意思是:对外我们是关了,但是我们屋里的人待到什么时候都可以!好吃的东西必须要食材新鲜和一定的厨艺,还有一个太多人都会疏忽的成分就是爱心。
葡萄牙人的确淳朴到叫你怀疑他们的用意。一开始我还会提高警惕,觉得人家不可能对你这么真心。过后发现,他们没有功利心,那片赤诚的心让我对原先心里的怀疑感到惭愧。在这里,出租车司机会问我们是否带伞,然后把自己唯一一把伞从后备箱拿出来送给我们。在葡萄牙,不止一次被店小二提醒说“这个菜我们店里做得不行,还是不点为好”。在一家礼品店,我们看到了用木塞做成的皮夹子,因为材料特殊,想帮我父亲买一个,于是就问店主是否有比放在外面再小一点的男式皮夹子。因为知道我不会葡萄牙语,她很认真地用西班牙文问我,意思是“你爸爸需要小一点的皮夹子是不是因为钱不是很多,所以不用很大?”
有幸来到了里斯本排名第一的网红海鲜餐馆Cervejaria Ramiro,里面的装饰使我想起小时候上海复兴公园后门的洁而净餐厅, 淡粉红色的台布配上长方形的木椅子。这家餐馆因为安东尼波登和菲利普·罗森塔尔都去过,所以非常红火。我们点了老虎虾、西班牙大红虾和蜘蛛蟹,居然和广东餐馆的做法一模一样。新鲜的海鲜都会拿到客人面前过目后才拿进厨房。很多人会告诉你,吃完海鲜后需要点一样甜点,居然是一个牛排三明治!
不难发现,因为古时候是航海帝国,所以葡萄牙的很多文化里都会带有强烈的东方元素。他们热爱中国的彩陶,我们所到的城市都有许多楼房的外墙装饰着青花瓷片。就连意式浓缩咖啡的杯子,都会画满花青色的动物与花鸟,杯底都会有画工的签名。在皮尼奥的火车站里,有一大块青花山水画,描绘了当地的景色。仔细看,真的还有一些我们国画的元素,梯田的笔画中居然还有种“青分五色”之感。
从波尔图坐车去杜罗河谷,一路上的风景美到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冲出一个山洞,整个火车都被笼罩在云雾之间。已经是早上9点了,在葡萄牙连云彩都像这里的人一样懒散,大概不到11点是不会散开的。这些山峦远看过去,真是“山色有无中”。从透视角度来讲这风景都是属于平远,特别是在云气之间,颇有董源的《潇湘图》之气韵。
走在科英布拉的小巷子里,小人蹦蹦跳跳。都五年级了,还是奶声奶气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自己觉得精彩的景色,就会很兴奋叫小人抬头一起欣赏。大部分时间他只是敷衍一下,让我们觉得非常扫兴。也有时候,在路边捡到一根树枝就可以让小人开心一个上午,说今日是“one of the best days of my life”(生平最愉快的一天)。细想想,我们把大人的开心标准运用在小孩身上,的确不妥。等小人自己会独自欣赏美景的那一天,也许小人也不是小人了。广场里的老先生手风琴正在拉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华尔兹》。孩子跟着音乐在风中奔跑,听到他那清脆的笑声,赶紧多拍几张照片,锁住这一秒的记忆,这童年的尾巴。
秋意正浓,这的确是一个叫人想念的季节。十一月是葡萄牙的雨季。友人说这么阴冷的天气去一个平时应该是阳光充足的国家,没意思。我倒觉得反而增添了一番滋味, 也多给了我们走走停停,多喝几杯咖啡的借口。到达波尔图的第一天,雨大到让人穿着雨衣都无法行走。我们三人就在一家小超市门口躲雨。雨劈里啪啦落在屋檐上,小超市里老板正在和一位客人聊家常。看到这种情景,似乎又觉得自己回到了80年代末上海的长乐路,仿佛也觉得随时随地会碰见故人。也突然想到,四年前,家里发生了很不顺利的事情,我在纽约的马路上同样碰到了大雨,也只能在一家店门口躲雨,心情之恶劣,今生今世难忘。我当时不停地告诉自己,就像开心时的那种短暂一样,所有的不开心时刻也是短暂的。于是我拍了一张当时街头大雨的照片,日后用来提醒自己当时的难过与痛苦。如今在波尔图旅游,也是同样的雨,但是心情与四年前的那天却是天壤之别。我又拍了一张照片来记录这次的好心情。其实说是好心情还是不够的。站在这秋雨连绵的屋檐下,我只感到无比欣慰与感恩。(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