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的一张照片,曾在网络上刷屏:领回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后,“他很低调,那张证书装在帆布袋里,转身又去工作了”。赵东元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布袋院士”。今年上海两会现场,赵东元又提着布袋出现了,这一次,里面装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原来,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资料图)
1月12日下午,趁着会议间隙,记者专访赵东元代表。只见他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用黄色荧光笔划下多处重点,一旁还有不少文字标注。“我格外关注教育、科技与人才引进等议题。”赵东元开门见山道。
激活教育“源动力”、点燃科技“新引擎”、筑牢人才“引凤巢”,这三方面,恰恰与上海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创新“核爆点”如何培育?来看“布袋院士”支招。
谈教育:加大投入提升师资力量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后五年,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体建成,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球城市先进水平。赵东元认为,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教育的财政投入、师资力量、环境等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赵东元坦言,师资力量包括教师质量与师生比,尤其是小学教育,要给孩子们营造出个性化发展的环境,最好是一个老师对十几个学生,让师生比降低。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孩子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平时到小学做科普教育,问小学生们将来想做什么,几乎90%以上的孩子都说‘要做科学家’。但真正成为科学家的有多少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赵东元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兴趣被过于死板的教学训练扼杀了。
在赵东元看来,类似“一个逗号也不能错”的刻板教育没有意义。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兴趣的培养应超过其他。“如果孩子真的有兴趣,他会迸发出所有的能量,就会有发展。”
谈科技:加快推进“探索者”计划
创新,是一座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赵东元表示,发展愿景已绘就,前行之路上还有不少挑战需要克服。他举了一些数字:“比如专利‘密度’,我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但是与国际水平、包括一些兄弟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又比如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以往能占到约20%,如今这个数字已不占优势。”
围绕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策源功能,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清晰的“任务表”:加快培育一批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配合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研基地平台体系,开工建设磁惯性预研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语句,赵东元都作了重点圈画。
“我正在做基地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基地主要是吸引人才、聚拢人才的平台,背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去做。”赵东元说,“政府工作报告写得很全面,比如还提到了要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探索者’计划等。那么,下一步‘探索者’计划应该怎么启动、我们如何利用这一计划真正吸引到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要抓紧时间去推进的。”
谈人才:“筑巢”还应解决后顾之忧
如果说,国家实验室等平台是引进人才的抓手,那么还需要不断“筑巢”,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优化配套设施,将他们真正留住。
赵东元是上海“海聚人才”全球大使,同时也是宝山区首批引才大使。他本人也是一名海归英才。20多年前,他结束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后工作后选择回国,从此扎根复旦、扎根上海,未曾离开。“我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以及复旦自由宽松的科研氛围。”赵东元认为,长期稳定的支持、宽松包容的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必备。
上海,如何成为天下英才的筑梦之城、逐梦之都、圆梦之地?赵东元看到,一些引进人才愿意来复旦,看中的是孩子入托、医疗等各方面保障。“所以要把人才留住,还要考虑他的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再加上刚才提到的环境,就能让人才安心留下,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充分施展才华能力。”赵东元说,“我相信,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五个中心’,将会是非常好的人才高地。”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