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发展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是降低失业率、激发城市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但在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自由成长和规范发展的平衡点如何把握?市人大代表郑凯捷在上海两会建议,恢复上海烟火气,规范并积极发展地摊经济,必须在尝试中摸索,并给与一定的宽容度,逐步找到“最佳平衡点”。
郑凯捷表示,从上海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上海当年地摊经济曾经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活力,当年改革开放早期很多市场主体也是从小摊小贩经济起步,最后逐步发展出大事业,大连锁。
地摊经济在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烟火气方面一直拥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能够成为一定时期内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自我雇佣和各种灵活就业的杠杆,并且能够有效带动消费以及稳定税收。
根据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相关规定,2022年12月1日起,上海的摊贩可在夜市合法摆摊。上海不再对设摊经营、占道经营等全面禁止,以往对散发商业性宣传品的行为是全面禁止的,如今修改为仅在重点区域禁止,而且明确区和乡镇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郑凯捷表示,这一举措是深得人心的,其目标显然是平衡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也是为了恢复城市的“烟火味”。
但目前来看,地摊经济存在政策不够到位,放管服不够到位等具体问题。如何打破围墙经济,打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至关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从顶层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实施和深入落实推进。
对于规范并积极发展地摊经济,郑凯捷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应当合理规范规划和保障地摊经济发展空间。从保障城市整体经济运行、民生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整体规划和保障,探索分区分类分级规划等相关机制做法,并注重保留一定的灵活弹性空间和宽容°,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相关问题,而不是一开始源头上直接进行无差别刚性制约。
此外,还要探索设计较为完善的具体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政策指引,税费配套,摊位费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整体设计,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体系。并且逐步引导地摊经济持续获得新发展。地摊经济可从吃的等初步需求的相关经济开始发展,有序引导,逐步发展成夜市经济、早市经济、文化经济、跳蚤市场、以及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
一方面,让人流动起来,让上海城市活跃起来,让不同收入群体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厚上海城市的烟火气;另一方面,持续聚焦跟踪关注部分新业态新模式,如创意经济、创新经济等,及时开展必要服务,助力部分有潜力的地摊经济孕育发展成为更高能级的经济形态。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