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 为守护家门尽绵薄之力 这位抗疫老兵又一次逆行
新民晚报| 2022-04-27 09:08:25

邓玉海的微信签名,自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以来,就没变过:拒绝恐惧。

他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还是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抑或是现在战斗着的虹口区纪念路方舱医院。

邓玉海是上海岳阳医院方舱医疗队副队长、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每次逆行,这位抗疫老兵都没有多少犹豫,这回更是如此,“能为守护家门尽绵薄之力,这是作为医护人员最该做的。”

别人喜欢叫他“老邓”,可人高马大的他在防护服背上写的昵称却是“小邓子”。他和队伍的第一站,是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在收治病人前夕,他一遍遍检查着舱内的每一处细节,他和队友们想用一个温暖的环境来抚慰那些焦躁的、不安的心。奋战一整夜,医疗队收治了千余位患者。“根据感控要求,入舱和出舱都有时间要求,注意留好余地,做好前后两班交接后,前组再有序离开……根据出入舱时间,后勤保障组尽量安排好送餐时间,保证及时、足量提供三餐。”一夜没合眼,邓玉海觉得自己仍然很精神,他在微信群里忙着交流总结经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们筋疲力尽后的自豪”。

他告诉记者,这次面对的患者与两年前在武汉时有些不同,方舱医院收治的主要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病情较轻。队员们密切关注的是病情走向,尤其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在新国博方舱医院奋战一周后,根据安排,邓玉海和队友们又要“开荒”去了——做好与天津援沪医疗队的交接后,他们马不停蹄奔赴虹口区纪念路方舱医院。早已对“白手起家”轻车熟路,作为党员,邓玉海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搬运物资、清点设备、整理床铺……事无巨细却有条不紊,经过大家的密切配合,仅用了一天时间,纪念路方舱医院1200余张床位就准备就绪。“有没有咳嗽咳痰?”“您的常用药物带足了吗?”“有没有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毫无意外,邓玉海又站在了收治病人的第一线。

“我觉得,医院为医疗队配备了信息协调组,是方舱医疗队组织架构的点睛之笔。”除了做好医疗救治,邓玉海还协助领队做好医疗队的各项协调指导工作。他和队友一起修订的方舱病员收治问卷为平稳有序的开舱日打下基础;与感控员涉及的感控调查问卷为分析感控漏洞以查漏补缺提供了依据;在后方支持下,还落实了方舱医院医疗队志愿服务的章程。

他向记者感慨,经此战疫,很多95后甚至00后都长大了,成熟了。“后方为医疗队送来了小蛋糕,一人一份。平时都喜欢美食的护士姐妹宁可自己不吃,也带进病房给患儿吃。”邓玉海说,“还有护士倪溦,两年前驰援武汉她是队伍里最小的队员,受到了大家的呵护。这次因为工作需要,她被安排做感控护士,严格的要求、细致的观察、温馨的叮嘱,让每位进入‘红区’的白衣战士都觉得舒心和放心。”

对了,老邓还是位斜杠医生,闲暇之余喜欢用诗记录工作。方舱收治首夜,他写下“挥师东进方舱定,诊察三分心绪宽。饱暖无忧医有序,人命千金护万全。”又比如,他也写下了“外治法疗无症状,药食调治虑转轻。新冠执迷终不悟,扫却余毒自由行。”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