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海:情不字尽
| 2022-04-09 14:58:13

事情,就是这样。不要去问什么理由,也不用去想什么结果,喜欢上了,去做,便是。我也讲不清楚,为何喜欢写字。不但喜欢,而且上瘾。以至于一日不写字,便觉不自在。于是乎,情不自禁,把书斋命名为“不字斋”、还自产自销成语:“情不字尽”。

两年前开始,写字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一日三行。日复一日,小楷抄完了《老子》《中庸》《论语》和《道德经》《金刚经》,算算起码两万多字吧。裱好,挂在墙上,是谓孤芳自赏。亲朋好友来访,听得半句美言,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相见,本就是心生欢喜,多一分“字”色、添一道风景,那又何妨。“日日是好日,壶中日月长”,亦复如是。

久而久之,笔握在手,字写心头。写得越多,越是发觉,一个字,似乎表达不尽我的多重情感。莫非,情到深处,忽觉“情不字尽”?

对于字的产生和结构,来了兴趣。传说仓颉造字,也是偶然。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叼在嘴里的东西正好落在他面前,上有蹄印。于是,他受启发,万物皆有自己的特征,若能抓住特征,画出图像,大家能识别,不就是字么?日、月、山;云、河、湖;人、鸟、飞……从象形、指事、会意,到形声、假借、转注,古人运用“六书”的方法规则,一字一音,一字一形,造出了让我们享用至今的汉字。

字的美妙,在于一笔一画,任由书写。但再怎么写,不讲究法度,是不行的。所谓“不入魏晋,终是野道”,很有道理。人,无精神,不美。字,无笔势,也不美。我用尽浑身解数,发挥想象力,“点”是头,“双点”像两手,“撇捺”似双脚,“上横”为肩膀,“中竖”乃脊梁——想象着写一个字,如同画一个妙龄少女在跳芭蕾。意在笔先,字在舞动……

写着写着,又忽发奇想,除了造势,何不造字?正巧有位朋友发来微信,问照片里一只葫芦上刻的是何字?我一看,就知道,那是日本的造字。

毫无疑问,日本的文化起源于中国,日本的文字由来于汉字。日本人赞叹汉字的美妙绝伦,运用并沿用了中国古字,同时也发明和组装了“和制汉字”。信手拈来几个有趣的,比如“峠”,意即上山下山的山路,很形象会意的中国古字,日本人沿用至今。还有十字路口,日语造字是“辻”,太形象了。再比如“躾”,指儿童言行举止文明礼貌的教育,身美合一,美妙无比。上班工作,日造字为“働”,说明人要动起来,不是坐着不动,也有意思。

不管是古人造字,还是后人学造,其实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书法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既不想当书法家,又不想当卖字匠的我,运笔造势的同时,何不酝酿造字?

偶得一张微信照片,灵感,说来就来,脑子里即刻冒出来两句话八个字——“拾取辛苦,拥抱忍受”。多像是我的人生写照,又配合当下全民抗疫、居家隔离,很应景。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浑然天成,意味深长!以后,我还会继续尝试这种被我师父命名为“双字体”的写法,若真如此,“情不字尽”!(吴四海)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