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加速向“新四化”方向转型,部分传统零部件业务逐渐萎缩、效益下滑,而一些新兴业务则发展迅猛。顺应主机厂客户的订单及需求变化,多家跨国零部件厂商正在及时调整航向,一方面更多资源向电动化、智能化相关领域倾斜;另一方面逐步剥离部分内燃机业务,尤其是非核心内燃机业务。近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电装集团便宣称考虑出售与内燃机相关的零部件业务。 电装只是这股转型潮中的一朵浪花。德国大陆集团早在2019年通过的转型计划中就提出,由于汽车行业对内燃机液压零部件的需求急剧下滑,将于2028年之前逐步关闭位于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4家内燃机零部件工厂。之后,大陆集团将动力总成部门拆分,成立纬湃科技,后者在不断斩获电动化大单的同时,也逐步削减非核心的燃油车产品业务。按照规划,在纬湃科技2021年83亿欧元的销售额中,有两块业务今后将逐步退出:一是来自于大陆集团的委托生产,大约11亿欧元;二是非核心内燃机业务,约20亿欧元规模。 舍弗勒也是典型的例子,其以电驱动为未来业务重心,将旗下内燃机链传动系统业务打包出售给了一家慕尼黑私募股权基金。近年来,舍弗勒重新审视旗下业务,减少低利润率产品,并关闭和出售数家工厂,裁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业务非核心岗位人员。与舍弗勒一样,轮胎巨头普利司通近年来也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和低利润板块。 近两年,随着环境问题愈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全球最大新车市场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让内燃机市场受到冲击。博世、大陆集团、电装、米其林、佛吉亚等多家跨国零部件企业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顺应行业变化大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取订单,因为当前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越来越多车企为了确保车辆全生命周期减排,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也提出了严格的减碳要求。为此,不少零部件企业引入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发展理念或者“内部碳定价”机制,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例如,继今年9月出售燃油泵业务后,电装正在评估其他的内燃机相关零部件业务,并引入“内部碳定价”机制,据此评估碳排放较高业务的收益性和资本效率,从而决定是继续运营还是直接出售。佛吉亚将ESG视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力,于今年9月进入泛欧交易所CAC 40 ESG指数,该指数综合考量经济绩效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的影响力。 基于内燃机市场“蛋糕”的缩小,以及电动化、智能化市场的扩大,很多零部件企业开始减少在传统内燃机领域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出售、合作等方式对内燃机业务进行整合,也是一条出路。例如,电装将燃油泵业务出售给爱三工业,后者也是丰田系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生产发动机等零部件,燃油泵也是其产品之一。这笔交易,相当于丰田系零部件企业之间对燃油泵业务进行了一次整合,电装拿到了资金,而爱三工业可以提升其在燃油泵领域的竞争力。 不仅零部件企业这么做,整车企业的零部件业务也有整合的迹象。就在不久前,雷诺集团与吉利整合双方的动力总成业务,宣布将成立一家对半持股的合资公司,经营产品包括燃油发动机、变速器等。在此之前,吉利和沃尔沃的动力总成业务已进行了合并。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内燃机业务仍会存在,但“蛋糕”会越来越小。毕竟,一辆燃油车有3万多个零部件,而电动汽车只有1万多个,且核心部件从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转变为电池、电机和电控。这对于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是一项巨大考验,实力雄厚的大型厂商正在加速转型,而规模较小的供应商转型更困难一些。疫情3年,已经有一批中小型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倒下,与此同时,新兴技术领域也有一批新的初创企业诞生和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格局重塑,已经按下了“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