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相关资料图)
央广网兰州11月30日消息(见习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刘建军 马炤元)“这可太方便了!食堂开到了家门口,饭菜便宜又实惠,还注重营养搭配,以后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孩子们也能放心工作了。”说起村里的“人民食堂”,甘肃成县小川镇西狭村70岁的独居老人刘付继脸上笑开了花。
留守老人在“人民食堂”用餐(央广网发 马炤元 摄)
成县小川镇西狭村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无法经常回家,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吃饭问题成了他们心中的牵挂。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西狭村谋划建设了“人民食堂”,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吃上了“热乎饭”。
“真的没想到,这里的饭菜顿顿不重样,可口实惠、干净卫生,比在自己家里吃的都要好,来这里吃饭既放心又舒心。”今年80岁的西狭村村民李硕一边吃饭一边高兴地说。
西狭村村委会副主任贾艳芳介绍,通过摸底、交流、公示等流程,“人民食堂”将饭菜标准定为60岁以上每餐5元、70岁以上每餐4元、80岁以上每餐3元、90岁以上完全免费,14岁以下儿童每餐4元。
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央广网发 刘建军 摄)
“对于行动不便无法到食堂吃饭的老人和残疾人,由村里的志愿者送餐到家,绝不让一名老人饿肚子。”贾艳芳说,村里建了微信群,每天吃饭的人先报餐,既避免了浪费又能掌握老人们用餐的情况。对于食堂的运行经费,除了社会捐赠之外,不够的部分由村里补贴,保证了食堂的正常运行。
西狭村独居老人孔凡美说:“每天就盼着来这里吃饭,吃完饭可以在这里休息,或者跟其他人打打牌、说说话,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心情也很舒畅。”
“办食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到厨房设施、小到一根牙签的购置,都要用心去做。特别是厨师的人选、食谱的制定、食材的购买、餐费标准的制定,都要花心思精心去办,只有让老人们满意,他们才愿意来这里吃饭,才能把好事办好。”贾艳芳说。
留守儿童在“人民食堂”用餐(央广网发 马炤元 摄)
今年以来,成县小川镇西狭村聚焦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困难,以“小食堂”托起“大民生”,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大动能”,汇聚起了乡村振兴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