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智能配置出现在汽车上。当前,不同车型的智能交互配置搭载情况如何?用户是否满意?青睐哪些功能?还有哪些不足?围绕这些问题,中国质量协会进行了专项调查,相关结果在10月12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论坛上进行了发布。
蓝牙与导航、语音识别配置率较高
据中国质量协会高级主管、国优测评高级研究员王文佳介绍,此次调查针对的是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购车的用户,涉及豪华品牌6家、合资品牌8家、自主品牌11家,共25家车企的141款车型。其中21家属于传统车企,4家属于造车新势力。
那么,汽车智能交互配置的搭载情况如何?王文佳表示,车载蓝牙、车载导航系统和车载语音识别是目前用户使用率和配置率较高的装置,已经非常普遍,其中车载蓝牙配置率在94%,而车载导航系统和车载语音识别的配置率也达到85%。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这三个方面的配置率基本达到100%的水平,高于传统车企。使用方面,车载导航系统的使用率最高,超过70%,另外两者则超过50%。
另外,调查数据显示,6成以上汽车配备车联手机APP、车载智能语音助手、车载映射系统和车载无线网络。其中,从品牌来看,除“车载映射系统”外,其他配置中,豪华品牌的配置率和经常使用率最高,自主品牌次之,然后是合资品牌。从车企类别来看,除“车载映射系统”外,造车新势力的配置率和经常使用率高于传统车企。从车型来看,除“车载映射系统”外,新能源汽车配置率和经常使用率均高于燃油车。
当前,汽车系统远程升级服务(OTA)在造车新势力和新能源汽车中配置普遍,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配置率均超过60%,而合资品牌的配置率仅为25%。整体来看,有近5成汽车配置OTA。另外,7成以上用户更新过汽车智能交互配置,主要通过4S帮忙或OTA方式升级。
再看车联虚拟助手,整体配置率接近4成,经常使用率超过3成。其中,豪华品牌配置率为46%,造车新势力和新能源汽车配置率均超过5成,分别为53%和51%。
相比之下,远程停车、车内手势控制、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后座触控娱乐系统等功能配置率较低,但从用户意愿来看,一半以上用户愿意尝试远程停车和车内手势控制功能。开关门锁、控制车窗等车联APP使用率则较高,不少用户还用其开启空调、查找车辆、远程启动、查看车辆状态、寻找充电设施等。
车载导航故障率最高,智能化水平影响购车决策
从协会的调查结果来看,用户对于智能交互配置的总体使用体验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但进步空间还较大,智能交互配置普遍易理解、易操作,但准确性和稳定性不足。
总体而言,豪华品牌的用户体验得分更高一些,而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略有优势,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体验感知差异则不明显。从车主性别来看,女性更青睐车载智能配置,总体评价较高。年龄方面,80后的使用体验评价普遍较高一些,80前评价最低。
故障率方面,车载智能功能的故障率高于传统质量领域。其中,车载导航系统故障率最高,达到31%,车载无线网络(30%)和车载语音识别(28%)次之,而车载虚拟助手、远程停车和OTA的故障率低于20%。具体故障主要表现在反应速度慢、兼容性低、不稳定、不够人性化。
另外,用户对哪些车联网功能比较感兴趣?排名第一的是车辆智能驾驶安全服务,尤其是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倒车辅助、智能变道辅助等功能。调查显示,高度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购买汽车的重要因素。
以用户思维驱动转型
只有了解用户的需求转变,才能打造出真正契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正如本届论坛的主题“以用户思维驱动全方位转型”。众所周知,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数字化、智能化和娱乐化等带来了新的行业生态,各大车企开启了全面拥抱移动互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竞争态势,用户的思维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论坛现场,中国质量协会顾问弋辉指出,当前汽车正从单一的出行产品演变为一种出行生态系统,车企也从单向输送信息转变为更加注重用户思维,而智能娱乐、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已经成为用户思维的新标签。
“随着技术进步,汽车硬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用户重视汽车性能、设计、质量等传统维度正在变小,对互动性、智能场景、体验性、车联网等要求显著提升。”弋辉说,“能否及时捕捉到用户思维的变化,是车企应对行业冲击的关键。车企只有实现从以具体产品为导向,向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转变,实现价值链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变,树立用户思维,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在行业转型中实现华丽的蜕变。”
另外,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专家李万里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汽车的电动化变得更加迫切,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能源领域与汽车产业协同努力。(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