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格力的天花板已看到,新机会可能要再等10年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10-12 21:20:48

(原标题: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格力的天花板已看到,新机会可能要再等10年)

红周刊 记者 | 李健

因为年内一直阴跌不止,格力电器股价的未来拐点备受市场关注。对此,深圳市明达投资董事长刘明达向《红周刊》记者表示,房地产市场增速下降、电商渠道的颠覆,都让格力正在失去原来的“地位”,“我认为格力不是没机会,但这个机会可能要等10年。”

从与美的的竞争角度来看,刘明达认为,未来格力可能会输给美的。

格力的“天花板”

“空调行业是否见到天花板”这个问题,从2017年开始就在市场中被广泛讨论,刘明达认为,“现在基本是见到了。”

“我们国家最近一直在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这背后的意思是,我国的制造业要朝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保持我们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不变,而不是说制造业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我们制造业增长的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海外是一个空调增量较高的市场,但我们不能指望那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很快会富裕起来,还会大量购买空调。

对比一下就清楚了,30年前,中国的空调保有量很低,当时农村使不上空调,连城市的空调使用量也不高。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空调的普及率终于有了明显提升。”

刘明达表示,“当然我对于全人类共同富裕是充满信心的。我认为,到2040年,全球的空调使用率会大幅提高,但这需要时间。”

加上房地产行业受到调控,城市化率上升受阻的大背景,空调行业迎来了一个艰难的外部环境。刘明达表示,“在这样复杂的格局下,格力和美的的空调利润都会出现下滑,而且幅度会超过市场预期。格力会更加严重。

在我的投资图谱里,悲观预期是,空调的销售很可能减少一半,所以到明年的时候,格力股价有可能再跌一半。”

“如果格力不转型,一定会失去利润增速”,刘明达指出,“有一个词叫,苦秦久矣。产业上的其他家电企业一直寻找打败格力的方法。一旦电商打破了经销商体系的优势,格力可能会变成一个失败者。美的、海尔、九阳等家电公司在电商渠道上的布局相对更成熟,格力面对的挑战很艰巨。”

格力目前的优势,是对供应量的掌控度很高,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刘明达看来,难题在于像小米这样的公司,未来如果发展家电产业,就会使格力的利润被削弱。“小米作为互联网公司,它的优势是空调可以不赚钱,因为赚钱方式在于生态。

更重要的是,小米如果把空调整合到它物联网体系,会吸引更多消费者,改变空调市场的竞争格局。”

“格力和美的之间,未来获胜的一定是美的。实际上,美的的战略已经做了转型,方向是医疗器械。我们从美的的战略中了解到,在美的未来的规划中,医疗器械的体量可能会超过家电。格力的机会即使有,也不在原来的产业中。新能源是一个可能的方向,但银隆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客车属于政府采购,银隆没经受过市场的选择。”

在所有的空调品牌当中,格力相对来说算是奢侈品,因为它定价高、质量好。但目前来看,这个性价比是否合适,是消费者的一个认知问题。“实际上,从很多地方来看,绝大部分公司是时代的公司。

有些所谓的奢侈品,过去定价很高,但能否延续则是一个未知数”,刘明达建议,“投资者思维不要固化。为什么一台空调一定要赚1000元,而不能赚500元呢?消费者为什么一定要换空调?为什么要装修?这些决策周期都是20年的,短期内没有这样的需求是很正常的。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不能刻舟求剑”。

格力很可能有一天发现账上没钱了

因为员工持股计划等的推进,格力的内部治理被投资人诟病。过去格力是一家国有资本主导的公司,因为高瓴的入股、珠海国资委的退出,使股权结构更加合理和多元化。

但刘明达表示,“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实质变化。格力管理层没有展现出改善治理结构的事实、不够透明,也没有给市场传递出治理结构的有效改善。股票回购就是一个拖累。格力回购股票的目的之一是维护股价,但格力进行了几次回购,都没有改变股价的颓势。

相比之下,腾讯的回购就做的很均衡,既不关注股价,也不期待能够提振股价的走势。腾讯账面有大量现金,但它的每一次回购都做得很慎重。”

“对格力来说,回购的目的是提振股价,现在股价还在下跌,所以格力应该继续回购,但这样的话,就耗费了大量资金,格力多次进行大比例回购,所用的资金一方面是利润积累,另一方面是占用了供应商的货款。

一旦格力加速消耗现金流,加上未来空调市场份额减小、经销商进一步流失,对格力来说情况将会非常危险。格力的现金流和茅台的现金流有很大区别,按照这个趋势,格力很可能有一天发现账上没钱了。”

在刘明达看来,格力的估值也很难给的高一些,因为空调属于耐耗品系列,生命周期很长,当消费者面临支出压力的时候,销售情况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所以快消品可以给估值高,耐用品的估值很难给得高。

“我认为格力不是没机会,但这个机会可能要等10年,这个时间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太久了,很少有人能在浮亏50%的情况下持有10年。”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