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施保障秋粮丰收 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经济参考报| 2021-08-16 13:38:19

2021年全国夏粮喜获丰收,2916亿斤的产量创出历史新高,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作为粮食丰收的重头,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以上。目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保障秋粮丰收。针对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各地加大力度应对,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以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目标。

多措施保障秋粮丰收

农业农村部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秋粮生产等重点工作,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丰收。针对期部分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和旱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全力减少灾害损失。

从8月上旬开始,四川省从南自北迎来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秋粮收获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收获秋粮1700万亩,超应收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从目前各地实际收割情况和测产数据来看,玉米、水稻总体单产稳,部分田块产量高于往年。目前,四川省各地正在抓住有利天气,结合秋粮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粮食收割进度。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陕西秋粮生产形势调查报告显示,陕西省今年秋粮长势总体好于上年与常年,气象条件总体较好,病虫害偏轻发生,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能够满足秋粮生产需要。陕西省出台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秋粮生产实际问题。

安徽省2400万亩早熟再生稻、一季稻以及单季晚稻目前长势普遍较好。其中,100万亩早熟再生稻处于灌浆成熟期。安徽省农业厅表示,从播种面积和当前苗情看,今年秋粮丰收基础比较好,接下来抓好病虫害防控成为秋粮丰收的关键。省内各地植保部门正密切监测,加强防控,突出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面。

宁夏、甘肃、重庆等地秋粮生产情况总体较好。在秋粮生产的关键期,各地均加大了对旱涝、病虫害等问题的监控和应对,保障今年粮食生产实现丰收。

农业农村部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秋粮丰收的基本面没有变。现在距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50天左右,是抗灾夺丰收的关键时期,必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狠抓秋粮田间管理,做好肥水调控,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防控,指导受灾地区抢排农田积水,抓紧改种补种。

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7月到9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期。今年7月极端暴雨天气给河南等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影响相对较轻,灾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总体有限。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采取包括抓好早稻抢收、晚稻抢种和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等措施力争将灾害影响降到最小。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6300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少9000多万亩,比5年同期少1.2亿亩。河南的秋粮面积有7500多万亩,有6000多万亩没有受灾、长势好于常年。目前,全国秋粮播种面积已基本落地,比上年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秋粮长势较好,夺取丰收有基础。

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正常生活秩序。农业农村部的专家组深入受灾地区实地察看作物灾害发生情况,针对当前秋粮作物长势和受灾情况,分作物制定黄淮海玉米、大豆、花生抗洪涝促生长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灾因苗因时开展防灾减灾。

据了解,自洪涝灾害发生以来,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排除田间积水,加紧组织农作物补种改种,对绝收、受灾和未受灾地块分类施策,区别管理,全力以赴恢复农业生产。例如,对绝收地块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因地制宜改种甜糯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绿豆等短生育期粮食作物。从目前情况看,没有受灾的6000多万亩秋粮作物和3600万亩经济作物长势较好,呈现增产趋势。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强灾情分析研判,重点防范东北局部内涝、伏秋旱、早霜,黄淮海洪涝,长江流域高温热害,南方寒露风等灾害,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能稳产、无灾区多增产,以丰补歉,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继续夯实粮食安全基本面

今年6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强调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包括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耕作7000万亩、推动种业产业链现代化、因地制宜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日也联合印发文件,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计划到2025年,打造一批育种创新台,建成一批现代化种养业良种生产基地,选育推广一批种养业新品种,形成保、育、测、繁分工合作、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

日前,农业农村部又连续出台措施,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健全农业科研人才服务基层制度等。包括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特别是加强通田到地排灌沟渠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提升地力的积极;完善种粮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成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一方面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及管理办法,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另一方面要靠地力保护和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基础研究和原创研发工作,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的科技创新之路。(李志勇)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