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科创板年终进补收逾3亿红包 谨防患上补助依赖症
大众证券报| 2021-12-17 22:48:39

临近年终,截至目前,12月以来已有24家科创板公司发布收政府补助“红包”。

24家公司年终“进补”

17日,国盛智科发布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根据公告显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南通国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大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英伟达(江苏)机床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南通国盛机床部件有限公司、切尔西机器人自动化(南通)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南通传承钣金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2月15日,累计获得政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1336.18万元,均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此前一日,世华科技、特宝生物亦分别发布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其中,根据世华科技公告,公司及公司全资子公司,自2021年3月27日至2021年12月14日,累计获得政府补助款项人民币1341.39万元。其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1341.39万元,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0元。

而特宝生物及全资子公司厦门伯赛基因转录技术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2月15日,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扶持奖励、企业研发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项目累计获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共计人民币1281.97万元。

根据Wind统计,12月以来已有中科通达、有方科技、芯海科技、天微电子、特宝生物、世华科技、山石网科、厦钨新能、秦川物联、普冉股份、纽威数控、南亚新材、炬芯科技-U、晶丰明源、极米科技、国盛智科、国盾量子、光峰科技、复旦微电、福光股份、成都先导、博睿数据、倍轻松和奥福环保24家公司公告收到政府补助。

统计进一步显示,上述24家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助共计37814.76万元。从补助金额来看,南亚新材位居第一。根据南亚新材12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自2021年1月7日至2021年12月7日止,累计获得政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9078.99万元。其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1984.40万元,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7094.59万元。

谨防患上补助依赖症

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科创板企业一直备受关注。根据Wind进一步统计,今年一季报、中报和三季报科创板获得政府补助算术平均值分别为743.19万元、1399.01万元和2129.59万元。从合计水平来看,今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科创板获得政府补助分别为17.99亿元、41.41亿元和71.77亿元。

仅以三季报数据来看,中芯国际、天能股份、天合光能、中微公司、时代电气、沪硅产业-U、传音控股、寒武纪-U、华润微和华熙生物就收到了超过亿元的政府补助,这还是扣除了税收返还、减免的情况。而已上市的369家科创板公司中,有348家收到了政府补助,占比高达94.31%。

政府补助助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补助依赖的现象,部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利润依靠补助的现象突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现象得到了监管层的重视。

比如,证监会网站刊登的《关于无锡市好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披露了主要问询问题。

报告期各期末,好达电子递延收益分别为710.63万元、1192.65万元、1810.76万元和1720.92万元,均为收到的政府补助。上交所要求说明大额政府补助的形成原因及相关会计处理。

而此前炬光科技亦在上市问询中被上交所要求说明结合补助项目的条件、形式、金额、时间及补助与公司日常活动的相关性等,逐项说明报告期内收到的政府补助认定为与收益或与资产相关的依据,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补助作为一种鼓励不应当成为个别公司“业绩靠山”。在实践中,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亦存在一些乱象。比如,将政府有偿投入作为政府补助、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将资产通过政府以补助形式转移给公司等行为。未来监管层应当对持续依赖政府补助的行为加强监管。记者 刘扬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