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12月16日,2021世界智能汽车大会在广州南沙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行·创驶新篇”为主题,立足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汽车产业新变局,从政、产、学、研、用等多角度探索并实践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方向。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而智能汽车是我国制造业优化升级、培养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蓬勃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智能汽车产业成为当之无愧的瞩目焦点。
会上专家表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恰逢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未来应以促进汽车、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为目标,攻克智能汽车发展痛点难点,拓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空间,实现价值链颠覆性转变,打造向移动生活空间发展的未来汽车。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均接近300万辆。中国科学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会长欧阳明高对此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为主的新阶段,也进入市场快速增长的爆发式阶段。“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取得大规模突破之下,让我们更加关注其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被给予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等多项重要政策法规,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创新突破。“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汽车”已形成行业共识,业内企业对于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的关注、投入不断提升,相关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助力以“单车智能+网联赋能”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智能网联汽车方案推广应用。
市场渗透率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智能网联乘用车(L2)级销量达318.6万辆,市场渗透率为21.4%,与2020年同期数据对比大幅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表示,从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顶层支撑体系升级,政策法规环境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测试示范,加速政策创新,智能网联功能加速前装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蓬勃发展,而创新性科技技术也正在赋能汽车产业链,推动产业生态重构。“总体来看,在政、产、学、研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不可否认,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处于成长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如标准法规制定仍需完善、核心零部件研发仍存痛点、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商业模式有待创新等。
柳燕表示,由于早期芯片制造相关基础科研投入不足、车规工艺缺乏积累等问题,导致了我国汽车产品用芯片进口占90%,关键系统芯片大部分为国外垄断。“进口渠道风险对汽车产业和国民经济构成致命影响。”
此外,她认为,车用操作系统内核是我国车载软件产业链面临的另一挑战,也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应用较广泛的操作系统内核均为国外产品。围绕车用操作系统,相关软件测评机构仍需进一步完善测评指标,细化测试验证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离不开安全的数据交互生态,但目前汽车产业“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数据安全环境,这个环境能被所有的参与者、消费者、法规制定者统一认可。但我国数据安全整体环境还在进行构造当中,且需要一定时间。从这点上来讲,很多欧美国家是走在前面的。”
柳燕表示,今年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上位法虽然明确了方向,但整个数据安全监管的闭环体系尚未建立完成,其中标准体系、管理细则、数据托管方案等还处于真空阶段,需要路径化、工程化。各汽车企业也期盼着“操作细则” 能尽快出台。
如今,伴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智能汽车商业应用模式也不断丰富。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探索众多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服务,从消费者出行到货物运输,Robotaxi、自动泊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矿山重载、港口物流等多种场景陆续涌现,但部分应用领域仍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等问题。
柳燕表示,目前,高等级自动驾驶量产、无人驾驶示范运营、测试区建设、数据应用等领域商业模式不清晰;车联网体系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运营、维护模式尚未形成共识。此外,众多创新型科技公司研发周期长、融资困难制约了技术研究与发展,这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
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无法脱离的主题。
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清洁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汽车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达峰行动提前达峰。
绿色发展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必选”课题,在共建零碳社会过程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大有可为。
金军表示,在汽车行业“新四化”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其中一个话题便是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下,对于未来的综合交通模式如何实现绿色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和智能出行息息相关。“今年,大家把可持续发展综合理念提升到了很高的高度,这点对于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于未来的‘新四化’、智能网联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表示,绿色和智能发展、数字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当前已进入以绿色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新发展时代,智能化不能脱离绿色化,绿色化也要得到智能化的助力。”
智能汽车产业应如何迎接“双碳”目标,拥抱“脱碳”赛道?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松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大幅提升,挤占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发展智能网联纯电动品牌,将带动传统车企进行转型。
吴松介绍,根据相关机构的测算,在车身尺寸和重量接近的情况下,混动和插电混动每公里碳排放量相对燃油车分别减少23%和25%,纯电则减少33%,在同为A级车型的情况下,15年生命周期内,纯电动车型比燃油车减碳量高达9.7吨。“制造低碳化持续推进,长期来看,各产业协同脱碳将使电气化车型的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2025-2040年,电动汽车材料和制造环节的碳排放占比将由现在的不到20%提升至45%。吴松对此表示:“汽车产品在向电气化转型过程中,产业链深度脱碳,需要更加重视供应链协同低碳化,加快供应链低碳化转型,要早布局、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