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金融科技与智能监管国际峰会在沪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2日,由复旦发展研究院、绿色技术银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六届金融科技与智能监管国际峰会在沪顺利举行。
本次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斯坦福大学教授黎子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张光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陈诗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首席战略官李传全,上交所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泊,绿色技术银行总经理朱军浩,浙商资产研究院副院长余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汤珂,西交利物浦商学院学术院长Michael Chng,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以及来自多家知名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会议正式开始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首先对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李粤江书记简要介绍了研究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成果。随后,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院长、斯坦福大学统计系Ray Lyman Wibur教授、COPSS总统奖获得者黎子良教授进行了线上开幕致辞,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开幕致辞结束后,本次国际峰会进入正式报告环节,会议共设置四个主题,分别是“可信AI赋能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数据驱动的经济与金融创新”,“绿色技术、绿色金融与智能监管”和“不良资产行业前瞻与量化投资策略”。
在“可信AI赋能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主题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人工智能安全专委会主任何积丰首先以“经济数字化转型”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何院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方面是国家经济数字化的新含义,另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第二个方面,何院士认为需要具体关注三个问题,即数字化的原因是什么,数字化创新点在哪里,数字化带来什么新价值。他提出,脱离实体经济谈数字化是没有意义的,数字化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形态,但不能完全抛开原有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提升后,整个经济才会发展起来,工业生态各方才有可能共享发展成果。
随后,普林斯顿大学Frederick Moore金融教授、COPSS总统奖获得者范剑青教授进行“机器学习在金融中的运用”的演讲。结合数字经济的主题,范剑青教授主要从微观监督学习展开演讲,聚焦于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金融应用两个话题。他认为,多维度无形的大数据对当前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带来诸多挑战,这也催生了数据收集、数据存储、优势数据计算等新型数据科学,并且正借助于解码原则将大数据转化为智慧数据。在大数据背景下,范剑青教授解释了机器学习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优势。以金融领域的资产定价为例,他认为资产定价本质是预测问题,机器学习能够捕捉到金融市场数据中的信息,并且学习到的因子具有较强的预测效果。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张军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张军教授表示,从本质上来看,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是经济活动本身的重大变革,当前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活动还处于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对于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未来将如何发展,可以有充分大胆的想象。他深信,未来数字化的转型会持续发展下去,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最后对整个金融业会有革命性、颠覆性的冲击。在演讲的最后,张军教授就如何营造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环境与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在发展出适应技术迭代的环境后,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和数字金融领域都会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寇宗来教授对该主题的演讲进行了总结。寇宗来教授认为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数字化将多个信息分割造成的小市场整合为大市场,另一方面数字化极大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针对市场主体的创新行为,他认为,如果单纯利用专利来度量科技水平,很可能会导致“数据爆炸”,需要更加注重专利的价值,因此如何做好中国专利自主度的度量十分重要。在“数据驱动的经济与金融创新”主题下,上海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张光平发表了主旨演讲,题目为“科技对经贸金融的决定性影响的实证结果”。张光平先生认为,科技在全球经济贸易金融体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科技问题是需要长远思考和布局的关键问题。在演讲中,他从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和度量出发,针对科技如何影响经贸金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创新型国家的度量上,他提出以知识产权使用费来衡量各国的真实科技水平,并利用科技自主度对经济主体的创新型地位进行度量。张光平先生最后还提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展望。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张宗新教授主持了第三部分“绿色技术、绿色金融与智能监管”的主旨演讲。在该主题下,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陈诗一以“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路径和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陈诗一教授首先讨论了绿色金融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提出了当下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手段具有解决跨部门信息隔阂等优势。他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在赋能绿色金融方面将有更大作为。最后,陈诗一教授就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示范进行了深入总结,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建议,即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的机构体系和组织体系仍需完善、数据库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上交所技术公司董事长、上交所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泊发表了题为“面向新阶段的资本市场科技监管”的主旨演讲。首先,王泊先生总结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剖析了在科技时代下,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的新特点和新挑战。其次,他总结了在科技监管的时代,上交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就上交所近年来的科技监管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最后,王泊先生还提出了科技监管的展望。
绿色技术银行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军浩随后发表了以“金融科技赋能绿色信贷第三方评估”的主题演讲。朱军浩先生指出,在绿色技术领域,美日欧仍处于领先地位,尽管中国研究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领先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就此他认为,我国应促进绿色技术在多领域的发展和推广,抓住全球绿色复苏大趋势,完善绿色技术发展配套册,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等多元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全面推进能源转型。最后,他总结了绿色技术银行助力绿色信贷第三方评估和绿色技术银行助力绿色供应链体系搭建的实践案例,并介绍了绿色技术银行与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智能化绿色助贷评估系统和绿色供应链金融方案设计。
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富主持了第四部分“不良资产行业前瞻与量化投资策略”的主旨演讲。在该主题下,浙商资产研究院副院长余晶以“从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指数看行业发展趋势”为主题发表演讲。首先,余晶先生介绍了当前不良资产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已经形成“五大AMC+地方AMC+AIC+民营”的市场竞争格局。其次,他介绍了浙商资产与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指数。该项工作为各地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市场参与主体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指数,余晶先生就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以及降低不良率,提出了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推进开展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深入推动违约债券市场化转让机制等政策建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所长、国家杰青汤珂教授进行了以“智能庞氏骗局:检测和参与”为主题的演讲。汤珂教授指出,在出现区块链以后,便产生了智能合约,在智能合约上可以见到许多庞氏骗局类合约,特别是这些智能合约都是去中心化,并缺乏统一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庞氏骗局就可能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涌现。汤珂教授及其合作者利用金融科技技术,研制出一套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以太坊平台来发现庞氏骗局,并探索了智能庞氏骗局的经济逻辑。
西交利物浦商学院学术院长Michael Chng教授发表了以“使用适应因子训练机器学习组合”为主题的演讲。Michael教授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投资组合,并确定了机器学习投资组合的收益来源和底层机制。同时,他认为该研究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如何正确地评估一个机器学习投资组合,最佳投资风格是否与信用周期密切相关,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来衡量股票和其他资产类别之间的协方差等问题。
会议的最后,刘庆富教授对此次会议作大会总结,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