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王女士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医,她痛苦地表示自己之前“阳”过了,现在觉得呼吸不畅、胸闷难过,但急诊科医生反复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肺部感染证据,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告知她没有必要在急诊继续治疗。然而王女士哭诉自己非常难过,呼吸不进氧气,有窒息感,急诊医生建议她寻求心理帮助。
十院精神科副主任从恩朝接诊了该患者。面对医生,她不停地哭泣,痛苦地说:“我感觉我快不行了,我不敢回家。”在心理评估和相关检查后,考虑王女士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同时有惊恐发作的症状。
其实回顾最近半年多以来,王女士早已出现紧张不安、手心出汗、胸闷、失眠的情况,一直很害怕家里人出事,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但这样的情况并未引起家人的重视,而在感染过新冠后,这种不安更是加剧了。幸运的是,通过抗焦虑药物干预和认知心理治疗后,王女士识别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需求。而在家人陪伴下再次来看诊时,她的躯体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通畅,并且有了规律的睡眠。
从恩朝主任表示,《柳叶刀》杂志2022年已有相关临床研究发表,研究人员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频发的背景下,焦虑障碍增加了25.6%,中老年感染者一方面成为躯体疾病的治疗重心,同时也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因此她特别提醒,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除了改善躯体状况同时要关注心理问题,有必要的需及时就诊:1.既往有抑郁焦虑情绪问题,或有严重的症状持续服药治疗中;2.持续有多系统的症状比如胸闷、恶心、心悸,反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基础;3.既往有睡眠问题,入睡困难或早醒,未重视或“阳康”路上出现反复加重,多种躯体疾病检查无异常后仍不能缓解;4.夜间惊醒恐惧不安、阵发性心慌、濒死感,反复就诊急诊等内科,经检查无异常,仍怀疑自己有重大疾病。随着疫情政策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小阳人”“阳康”,或者是目前还未感染的“天选之子”,出于不同的担忧,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避免连续睡眠不足、入眠困难或早醒,对疾病的过度负性解释以及持续长久的独居、社交回避等诱发因素,可以让大家远离焦虑状态。
最后,从恩朝主任也希望大众能理解,不仅仅是呼吸系统感染会产生呼吸困难,焦虑情绪的产生也会带来持续的胸闷和窒息感,正确早期地识别情绪异样,及时进行综合干预,减少焦虑情绪的蔓延非常重要,可以避免症状反复对器质性疾病产生的影响。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