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你 | 解忧便利店
新民晚报| 2022-04-23 11:46:57

如果不是疫情,这家便利店在我心中,只是很普通的一家。

便利店开在医院儿科门诊大厅最边上,很小,拥挤的货架上,密密地摆放着零食、饮料、便当、牛奶、咖啡、热食……这儿是医院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妈妈趁着候诊的间隙来转一转,缓解一下焦虑;住院病人家属能方便地买到一日三餐和日常用品;因为可以用使用医院的饭卡,很多员工非常喜欢到这儿打卡。

店员小张是位很热心的小伙,常常一边往货架补货,一边指导那些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结算。

奥密克戎汹汹而来,医疗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闭环、封控、隔离、停诊说来就来。那天,突然通知医院要进行48小时闭环,三天内在医院上班的人都不能回家,吃的东西没着没落,有点慌,想起了门诊大厅里的便利店。

便利店的灯还亮着,货架上的东西所剩寥寥,小张正忙着往货架上补货,加热包子,关东煮,竟然还有三明治和饭团,房间里氤氲着诱人的香味。

“这个点还有东西啊?”

“嗯!我们要开到零点。”小张说,“上次一位医生开完刀饿着肚子来到这儿,很失望地对我说,货架上是空的。看着他走出去的背影,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一个晚上也来不了几个人,但这时候出现的人一定都是有紧急需求的,后来我就决定,订货的时候要留点余量,给这些人准备着。”

第二天清晨,经过儿科大楼,看到正在物流配货车旁搬货品的小张,工作服已经湿透,这位00后小伙,年轻的面庞透着一股特有的锐气。

浦西开始封控了,不打烊的便利店依然没有锁上大门。这时候,外面所有的超市、餐饮店等都已经关门歇业,任何购物的想法都成了一种奢望。

“现在物资最紧张的时候,想着怎么能够给这儿的医生护士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供应。”小张的话波澜不惊,却让我安心和温暖。

小小的便利店,深藏着一种温情。

便利店空间太小,购买的人又太多,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店员们干脆把便利店里商品搬到空间开放的廊道下面,两米线、隔栏、免洗手消毒液等一应俱全。物品都是最需要的快餐、三明治、牛奶、面包等。没有自动收银设备,便利店的小姑娘们用计算机、手机结算价格,把手写的价格单交给顾客结账。

这么特殊的情况下,便利店完全可以一关了之的,但是他们比平时腾出更多的时间,联系公司物流加快配送,千方百计加大基本生活物资的库存。因为疫情,物流没有以前那么准时,他们在拣货、配货的时候还担心着快餐是否能在最佳赏味期送到医院。

便利店还有东西买的消息不胫而走。好多平时只待在手术室里的大咖,看专家门诊的主任医师,甚至还有第三方的阿姨、爷叔、保安都闻风而来。很快,排的队伍和走廊一样长。

“真是太好了,这时候还能买到鲜奶!”虽然每个人最多只能买两瓶牛奶,但大家无不雀跃。

“李主任,你也来了!”

“张教授,难得一见啊!”

“现在外面都买不到东西啊!可以补充一下家里的短缺!”

李主任、张教授露出了柴米油盐世界中窘迫的无奈。

一位带孩子来放疗的妈妈买到了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酸奶,发现价格和平时一样,布满愁云的脸上顿时明朗了很多。

在这个小小的便利店里,买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个三明治、一包方便面、一份便当,但它不再是冰冷的购物行为,这里成为特殊时期下温暖的角落,释放善意,投放着温情。

身边人来来往往,便利店永远坚守。在关键时刻,比那些光鲜其外的巨无霸超市要可亲得多。那些倔强地留守在医院里的店员,平时在我们眼里还都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表现完全超过了对于他们年龄的印象——不管是因生活所需,或者是基于职业惯性,或者是看到了平凡又不凡的意义。

疫情之前,从未意识到便利店如此重要。我们的水,我们的食物,我们对生活仍在继续的信心皆与它相关。就好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在。”医院里的这家小小的便利店,不正是我们的解忧杂货店?微弱的灯光在黑暗的映衬下显得温暖而明亮。此刻,这个光,总会照亮一些人,让他们安心地路过这里。(施敏)


疫情告急,上海很难,但上海人正互相支援,互相温暖,欢迎讲述你身边的抗疫故事,稿件、照片以及短视频请寄:hongse@xmwb.com.cn;或微信留言提供线索。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