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间,曾经的“医药一哥”恒瑞医药(600276)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06亿元,同比下降6.59%;归母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降28.41%;扣非后净利润42.01亿元,同比下降29.53%。
对于业绩的下滑,恒瑞医药解释称:由于公司加快研发投入,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产品大幅降价导致毛利率下降,且原辅材料及其他各项成本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表现。
处于转型阵痛期的恒瑞医药,一季度业绩同样承压: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9亿元,归母净利润12.37亿元,扣非净利润11.8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竞争环境与产业变革,恒瑞医药依旧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6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3.95%,创公司历史新高。
研发管线拓展到眼科、核药等领域
报告期内,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脯氨酸恒格列净片、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获批上市,已上市创新药增至10款。
另外,还有60余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5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适应症获批方面,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4个新适应症相继获批,获批适应症达8个,是目前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国产PD-1,创新药氟唑帕利胶囊第2个适应症、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第3个适应症获批上市。
公司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10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6个、药品临床批件108个,取得16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完成5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工作,3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名单,5项上市申请获优先审评资格。
上述成果的取得,与恒瑞医药长期以来的高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年报显示,去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6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3.95%,创公司历史新高。
恒瑞医药在肿瘤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管线已经拓展到眼科、核药等其他领域,打造长期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支柱。
2021年,恒瑞医药共有氟唑帕利胶囊、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等9款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至此恒瑞进入国家医保的药品总数已达85个,绝大多数已上市创新药进入医保,为惠及民生做出了贡献。
全面启动全球产品开发团队工作模式
恒瑞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同样引发各方关注。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恒瑞医药海外研发投入12.36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19.93%。目前,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已建立完整临床研发队伍,全面启动全球产品开发团队工作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海外研发团队共计170余人,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罗氏、诺华、辉瑞以及默克等知名药企的中高层人才。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开展近20项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并有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恒瑞医药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项目团队已启动美国FDA BLA/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已完成与FDA的多轮沟通,计划将在2022年递交。基于此研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FDA孤儿药资格,有望在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多个项目在美国、欧洲、澳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临床试验资格,SHR-A1811、INS068、SHR-1819、SHR-1707等多个产品顺利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据了解,公司持续推进海外注册申请,注射用卡莫司汀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获批上市,恒瑞医药已在欧美日获得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在内的21个注册批件,另有1个制剂产品在美国获得临时性批准。
销售人员精简近4000人
处在转型阵痛期的恒瑞医药,也在想办法“精兵简政”。
年报显示,公司大力推进销售改革,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提效,撤销区域层级架构,大幅减少低绩效省区及办事处,整合销售运营、营销财务、支持部门职能,精简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由年初的17138人优化至13208人,进一步降低销售运营成本,提升了销售运营效率。
同时,恒瑞医药也在加强组织人才建设,2021年共引进600多名核心技术人才,其中200多名具有博士以上学历、100多名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验。公司近期新任命两位研发高管张晓静、王泉人,就是公司人才培养和研发管理人才专业化、年轻化的体现。
在员工激励方面,今年3月,恒瑞医药公告,拟以最高12亿元采用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