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9时30分,6714步,这是上海电机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教师张晖雷打不动的轨迹。在这条路线上,他要完成查寝和抗原检测数据上传。“6714步完成19间宿舍27人的抗原结果上传,只要没有特殊情况,误差不会超过正负百分之五!”这份了然于胸的笃定,是日复一日坚守换来的肌肉记忆。然而昨天,张老师的轨迹却不同往常——
在每间宿舍门口,他一次又一次地停下脚步,细细阅读布满褐色木纹的门板上,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纸条。
“感谢疫情期间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一起携手共度艰难时刻,静待花开。上海电机学院,加油!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直表现出的关心和支持。老师,您是我理想中的英雄!加油,老师们!上海,加油!”“谢谢您,在这段时间,帮助我们很多……”
在张晖拍下这些小纸片,发送到工作群里的同时,更多写满感谢、鼓励、温暖和感动的照片发到了该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老师们和志愿者们的手机上。质朴,真诚,甚至还流露着一丝丝各国艺术气息,这股扑面而来的暖流涌进了大家的心里,一个多月来的的疲惫、振作、委屈、坚定,都在这一刻汇集,眼泪,终于止不住了。
这场“有预谋”的“大型破防”,来源于一份特殊的课堂作业——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以抗疫为鲜活素材讲述中国故事的系列教学内容中,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老师们创新性地以一封鼓励彼此的信代替汉语读写作业,鼓励国际学生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以书信的方式给想要关心、感谢的人写一封简短的信。
同学们利用身边有限的工具,开始了各种创作。他们用彩色水笔、干花、小玩偶、小番茄等各种材料,精心装饰着信件,一笔一画还略带着初学者的稚嫩,用心表达着对奋战疫情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的感激,对辛勤工作的老师们的感谢,对暂时分离的亲人朋友的思念,和对身处同样境遇的伙伴们的鼓励……在这周的汉语课堂上,大家兴致勃勃地彼此分享了自己的作品,课后又自发地张贴在门上,相互激励,传递温暖,共克时艰。
张晖说,疫情阻隔了脚步,但无法阻隔知识和思想的传递,更无法阻隔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勉励。“在电机的校园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没有停下脚步。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堂网课,认真做好每一份作业,携手共度特殊时刻,静待抗疫胜利的到来。”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通讯员 朱许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