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军人化身“抗疫军师”:一线抗疫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新民晚报| 2022-04-22 18:57:03

杜杨是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宝林新苑的居民,也是一名现役军人。正式封控前,居委招募有组织能力、会操作电脑的党员志愿者,杜杨是第一批报名的党员。“封控前一天晚上我们开了志愿者会,定了初步的计划。散会后其他志愿者们都各自回家了。他跑来问我:‘这里需要我留下来吗?’看到我们人员紧张,他主动提出在居委办公,与我们一起同吃同住。其实他家就在对面,但他之后就没回去过。”宝林三村居委书记姜爱君这样回忆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居委干部们都经历了手足无措的阶段。小区70岁以上的老人有六七百名,封控期间老人的配药问题怎么解决?煤气充值等生活保障需求怎么处理?几千份的生活物资如何最快最好地分发到每户居民手中?每一轮的核酸检测,一千多户居民的分流路线应该如何设计?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封控马上就要开始了,没有大量的时间做精细的考量和布局。“我们着急死了,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只能在群里呼吁,召集有组织能力、有想法的党员志愿者一起研究方式方法。”

就这样,从封控前一晚开始,杜杨便背着行囊进驻宝林三村居委会,成为“抗疫军师”,每天和居委干部同吃同住,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盯着电脑、手机,管理着四个片区的十多个志愿者群以及几百名志愿者,回答群里的几百条问题。说杜杨是“军师”一点也不过分,居委干部告诉记者,对志愿者的管理,杜杨提出了很有效的方法,建立了抗疫骨干群、快递投递组、抗疫志愿者群、核酸采样组、抗疫技术群等等,囊括了每个环节,并且在每个群中都担任群主,负责管理和答疑,随时随地根据居委的安排,发布通知、群公告,及时回复居民的提问。这可不是一项轻松的活,坐在电脑前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便是十几个小时,经常是解决完问题,手边的盒饭早已经凉了。

杜杨表示:“所有一线的同志都很辛苦。就拿配药小组来说,小组成员大概6-7个人,而70岁以上的居民就有六七百名,封控近一个月,配药的需求可想而知。况且,疫情当前,不就是应该我们党员冲在前面吗?”不过,当问起封控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低调内敛的他显得十分欣慰:“我们的志愿者现在已经扩充到三四百名的队伍了,每栋楼除了楼组长外还有专门的楼栋骨干,能把所有独居老人都照顾到。每次的核酸检测也井然有序,连做核酸的医生都称赞我们效率真高。”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居委认识了这位踏实肯干的年轻军人,也见证了更多年轻志愿者的成长。“我们居委90后的小姑娘,家里也是独生子女,封控期间要住在闲置简陋满是异味的房间里,以前哪经历过这个?没办法,她负责的片区有250多户居民,疫情当前,必须咬牙坚持,必须学会独当一面。”书记介绍说,工作过程中大家也有过牢骚、焦虑、无奈,但却始终没有放弃,每个人都从小白蜕变为了专家,从实干中摸索出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小区正能量的声音越来越多了,工作人员们也更有干劲了,大家拧成一股绳,迎接胜利的曙光。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