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发起“疫情下的‘上海好邻居’故事征集”,收获读者热烈反响。我们将选登来稿,与你分享非常时期的凡人微光,一起记录这座城市的点滴温情。
(一)
我所居住的徐汇区天平街道伊泰利大厦2号楼是一栋独立的居民楼,原本邻里之间并不十分熟悉,这次疫情,大家建立了一个业主群,方便互相帮助。
4月8日,2306室的居民在微信群里说,今天本是她儿子的生日,想抢一个小蛋糕,结果没买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过多久,2204室的邻居就在群里发了一个蛋糕图片,是他们特意做的蛋糕,送给2306室的孩子过生日。
住在同一楼的高龄老人、翻译家马振骋老先生也拿出了自己翻译的书《小王子》,并且亲自题词签名,要送给小朋友当生日礼物。小朋友的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群里写了一封感谢信,小朋友也录了感谢视频。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邻里间有种家人般的温暖。
讲述人:庄雪儿
(二)
图说:龚慧妮在微信群里发求助信息。均讲述人供图
4月4日,小区里一居民家婴儿奶粉告急,9个多月大的宝宝面临“断粮”的风险。长宁区剑河家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龚慧妮接到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在全小区所有志愿者群里发出微信求助。
图说:居民纷纷伸出援手
一时间,各楼栋居民纷纷伸出援手,开启爱心接力。有居民拿出自家其他品牌的奶粉,供该户居民试一试;有居民送出了不少辅食,作为保证营养的辅助手段;还有居民紧急搜寻、查找、提供各类可能的销售渠道,并帮助详细询问货源及运送情况……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户居民联系到了在安亭的一家有货源可销售的店铺。但由于交通管制,加之距离较远,无人接单配送,龚慧妮书记立马帮忙安排尚能在外活动的车辆前往取货。
讲述人:徐小文
(三)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上海人,总是怀念过去的邻里关系。以前,大家的居住条件都很差,一幢老式楼里要住十几户人家,大家合用一个过道式灶间,一家人家烧点啥小菜,整个楼里都知道。下雨了,吵过架的邻居也会帮你收衣裳,折叠好。那时的小孩总是东家窜西家窜地到邻居家里白相,大人有空也时常到左邻右舍家里说上几句知心话。
后来,大家搬新房子了,居住条件好了,可是邻里关系却远了。我搬到新小区二十年了,也认不清楼里的几家人家。只晓得对过门是一对小夫妻,偶尔碰面,大家也不讲一声,最多点一点头,算打招呼了。
这次疫情,反而让大家有机会了解彼此。小区封闭后,热心的邻居开始相互帮忙到网上买菜。邻里间开始借盐、借酱油,彼此客客气气讲:“借啥啦,拿去么好来,又不值啥个钞票咯!”听到这番亲切的交谈,让我又感受到当年弄堂里那种亲近的邻里关系。
今天,小区发政府提供的保供礼包,一幢楼一个单位送到家门口。楼里一位宁波阿婆微信群里讲:“今朝阿拉楼里大家集体开荤啦!”群里开始热闹起来,有人说:“阿拉大家要谢谢兄弟省市远道送来的温暖!感谢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大白们!阿拉要管好自家,守住底线,相信政府,相信医务工作者,我们一定能战胜新冠!”
讲述人:崔鸿生
(四)
近日,在静安区泰州路的静安康寓小区业主群里,发起了一次特殊的接龙。接龙的目的不是为了团购抗疫生活物资,而是为了给小区内一起封闭的3名留守物业工作人员捐款,同心抗“疫”,共渡难关。
静安康寓是一个仅有130余户居民的小型住宅区,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自4月1日浦西封控以来,小区仅保留了一名保安和两名保洁人员在岗,和全小区所有居民一起封闭管理,保障整个小区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保安老孙、小李和老赵这几天很辛苦,物业先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吃的东西,现在可能所剩无几了。”
4月6日中午,小区业主群里一位热心居民发出一条信息。消息一出立即得到居民们的积极响应。“我们要不要搞个群接龙,募集资金给保安和保洁”有人提议。随后,一笔笔捐款迅速汇集。
除了为工作人员发起捐款,邻居们还通过各种方式支持3名留守物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大家团购的牛奶、鸡蛋、蔬菜、肉等物资也都会分给他们,由业主分摊费用,为“保安三人组”搭建起强大的后援团。
在小区里,邻里间这样的爱心传递还在继续:有退休教师提出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云辅导”,有静安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主动为邻居提供在线医疗咨询,还有外籍邻居主动将家中多余的物资分享出来的。
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讲述人:张昊翀
文字整理 杨欢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