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各项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同时,面对低碳发展要求,还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不断探索可持续绿色发展路径。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技术研讨中,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各项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展开讨论,谋求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资料图】
飞行汽车要“升空”技术不是障碍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瞿国春提出,飞行汽车作为汽车与航空电动化智能化跨界融合的一个载体。伴随着城市空中交通绿色低碳概念的兴起不断发展,飞行汽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推动低空经济增长,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一种现实手段之一。我们企业正在广泛参与飞行汽车的发展,技术领域也初具规模,并初步显现出一定产业协同效益。为了更好推动飞行汽车的发展,瞿国春建议,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探索标准法规;主动挖掘市场需求,我们市场需求是整个发展的基本动力。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和通用航空业快速发展,飞行汽车也迎来巨大发展潜力。预测称,204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5亿美元;2050年,全球95个主要城市空中将会有10万辆飞行汽车飞驰。世界各国也都把飞行汽车作为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力推动。那么,飞行汽车究竟何时才能“升空”呢?小鹏汇天品牌营销总经理仇明全表示,简单分类,飞行汽车有To B和To C两个场景,“我们坚定的认为所有汽车在未来都会飞起来,当然这需要产品足够安全,政策支持,还需要城市软硬件设施的配套等。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中国航空学会电动航空分会副主任委员陈鹏判断,飞行汽车可能会在2030年试运行,2035年整个铺开。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邮政网络运营部原总经理薛志刚提出,邮政的应用场景将是未来飞行器发展的重要场景。当前,推动飞行汽车发展,首先要真正把陆空协同的概念从技术、到标准政策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利用现有条件做好陆空有效结合“以需求和场景为第一要务,推动产业发展”。
不过,在真正“升空”前,飞行汽车还需要完成从技术到商业应用的跨越。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德国宇航中心副主任Peter Jeschke提出,飞行汽车的发展要考虑技术和经济的挑战,特别是电、降落等各方面技术因素,要根据市场需求推进开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张扬军表示,飞行汽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赛道,产业形态新,行业跨度广,应用也非常广,社会影响非常深。但从全球范围来,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研究工作需加快推进。本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在明年发布。
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特别指出,低空立体交通是一个必然趋势。“当下,载货无人机从技术上、学术上没有什么真正的挑战,主要挑战是法规方面。”曲小波介绍,目前的研究发现,短时间内,飞行汽车的推进短时间内需调整局部区域地面基础设施,未来,地空两栖的飞行汽车实现门对门的服务后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蒋瑜涛也表示,空中运载工具在实际运行和运营场景中,必须要考虑如何和现有的地面交通做整合,这就涉及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航空器的管理跟汽车管理不是一个类型。飞行汽车涉及两个领域,融合是个挑战。航空器的管理是按分类等级开放的,近两年,关于低空分型的管理在逐步放开,相关标准和符合性制定的相关工作证在陆续开展,在章程制定过程中,也需要和汽车在内的产业链各方协同。卧龙电气(上海)中央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栋良强调,在飞行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面对法规、符合性方法、技术法规规范等要求外,还要有实验条件来验证。
小鹏和吉利是国内汽车领域率先推进飞行汽车的车企。在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看来,飞行汽车要既能陆行,又能飞行的产品,飞行要求的极致轻量化和陆行的重量,这本身就是悖论,“让陆行这么重的东西飞起来是个巨大挑战。”赵德力判断,飞行汽车的前景非常好,因为它能真正解决人类通勤难题,但要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现阶段还面临政策、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吉利科技集团沃飞长空科技总裁郭亮提出,低空出行未来会对餐厅、医院和各种公共设施规划产生根本性影响,成为大众用得起也用得上的产品。航空的电动化给航空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高于电动汽车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因为电动化有望把低空出行从以前的特殊应用,转变为老百姓可以公平使用的一种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电驱动系统要平衡好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关系
汽车电动化转变的过程中,电驱动系统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链中的重点,而随着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电驱动系统也在不断面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企业流程等要求,这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在电机研发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优化工艺,应用新材料,以实现单体部件的降本增效。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杜长虹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新能源电驱动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呈现出融合创新、跨领域功能扩展、技术快速迭代和宽电压适应性要求增强等特征。
美国工程院院士、维斯康星大学奥迪分校电机与电力电子中心主任Thomas M.JAHNS特别提出,在推进电驱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还需要面对温度、环境、震动等方面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提升电压,车辆性能会提高,这也是越来越多高电压车型的出现根本原因。但供应商在做高压平台开发过程中却遭遇了高压安全、高压防腐蚀、高压EMC和充电匹配等问题,需要产业上下游供应商、高校、企业合力,推动技术发展。
在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总监刘宏鑫看来,高效率、轻量化和低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永远绕不开的问题,电机也被要求轻量化、高效率。同时,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而润滑问题、转子长度和异步电机等问题是目前电机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促进电机行业发展,杜长虹建议,推出一些标准化、平台化的产品,形成规模,降低成本;加大自主攻关的力度,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电驱动系统产业化制造工艺和装备水平。刘宏鑫则提出,对于整车厂而言,供应链安全不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顾此失彼。”
智能制造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刘宗巍强调,制造业本质是在流水线、大规模制造时代低成本、高速度、高质量(品质)的基础上,追求最大的生产灵活性,完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智能工厂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工厂,而变成交互中心、判断中心、决策中心、控制中心,让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智能制造具有整体性、充分性和全面性三个特征,而互联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据是核心,标准是规则,可以划分为数字化,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当前,万物互联和碳中和是驱动人类群人力改变的两大驱动力,而智能制造及数字化对于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所有企业奔着这个方向加速前进。
推进汽车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车企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宝马研发中心整车开发副总裁顾贝麒介绍,宝马正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还是在材料选择,甚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循环使用等方面,都在积极推进低碳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结构&热管理系统经理崔海伦介绍,基于中国智能制造基础上开始的中国创造,特斯拉上海在可持续方面做了很多创新,一体化压铸车身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并实现了较好的效率和轻量化。
汽车制造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给各级供应商都带来新考验,要求他们也必须进行智能化转型,探索更多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和产品。汉高黏合剂技术汽车OEM事业部亚太副总裁安娜提出,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从传统的钢到钢铝混合机铝材料、复合材料,给车身连接带来很大的挑战。钢铝混合车身或铝材的粘接问题,是传统车身胶难以解决的,因为热膨胀系数不同;电池安全也对车身胶提出新考验。同时,汽车制造的绿色发展,也要求车身胶的绿色属性。这些问题要求供应商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满足汽车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诺贝丽斯中国董事总经理、汽车业务亚洲副总裁刘清则强调,可循环铝材在汽车轻量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材料怎样选择,制造生产过程怎样降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贝克休斯检测科技亚太区总经理王淼表示,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工艺、流程、方法,这也给检测带来挑战,要求检测也要数字化、智能化。王淼介绍,这方面,贝克休斯醉了很多探索,比如把CT成像技术用在检测线上,结合机器人自动化和大数据做缺陷自动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