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宏伟蓝图,文化创新作为北京“双轮驱动”战略的一轮,正在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疫情之下,市场对于优质内容的渴望以及电影产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对当下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金融力量深度赋能。
8月16日,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北京银行携手多方发布“首都电影人才金融扶植计划”,为持续推动首都电影人才服务创新加码助力。作为较早树立起文化金融旗帜的银行之一,依托首都区位优势,北京银行已建立起文化金融的金字招牌和拳头产品。知识“无”形,资本“有”价。在新格局发展和“五子”联动之下,更多银行也在追赶潮头,在文化金融的“海洋”中探索和前行。
电影贷款超260亿
首钢园、北京坊外城八坊、“水立方”“鸟巢”……作为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北京,近年来涌现出不少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成为培育新型文旅消费、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新力量。
在这些“网红打卡地”创设背后,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经为近40户“网红打卡地”上榜和提名单位提供资金支持超过150亿元。
2021年2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银行共同发布“漫步北京及网红打卡地金融支持计划”,并签署《支持北京网红打卡地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内北京银行将为北京“网红打卡地”相关企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意向性授信,为助力北京“网红”打卡地等文旅消费新空间贡献力量。
早在2006年北京银行就开启了对文化金融的探索,也成为较早树立起文化金融旗帜的银行之一。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北京银行将文化金融写入全行战略,另辟蹊径、创新引领,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针对不同成长阶段和行业特质的文化企业特点,北京银行陆续推出了文创普惠贷、文化英才贷、创意设计贷、文化IP通、智权贷、书香贷、影视贷、文园贷等文化金融产品或服务方案。
值得多着笔墨的就是北京银行在电影产业的探索,在文化金融领域,该行甚至有着金融领域的“电影人”之称。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银行作为唯一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亮相电影节,而这已是该行连续11年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一路披荆斩棘,逐渐实现中国电影在国际视域中从“追跑”到“领跑”的转变。今年6月上映的《人生大事》传递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情瞬间,引发了巨大的观影热情,该影片票房已经突破14亿元,成为今年暑期档院线电影队伍中的一匹“黑马”。
而在电影之外,同样有一个文化与金融“共融”的温暖故事。将时间倒退回2020年,北京银行与《人生大事》出品方联瑞影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银行一直积极给予资金支持。2022年疫情期间,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为联瑞影业量身打造融资方案,及时为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助力企业渡过困难时期,温情陪伴企业发展壮大。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累计为千余家电影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60亿元。展望未来,北京银行仍将持续升级特色金融供给,打造电影产业共建基地,探索电影导师智库建设,为首都打造电影新力量输送之地和人才聚集中心提供更多支持,助力首都率先建成高水平电影人才高地。
把好风险关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产业重创意、轻资产的特性,让文化与金融的结合存在诸多磕绊。金融行业倾向于支持透明度高、商业模式清晰的领域,但文化产业却恰恰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构建专业化的文化金融服务机构成为破局关键。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通过多方研判后,我们在总行层面成立文化金融领导小组,下设跨业务线工作小组,成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及国内银行业首家文化创客中心,全面推动文化金融创新服务。2020年在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基础上,增设文化金融中心,搭建集市场研究、政策制定、营销拓展和风险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前进方向确定后,微观层面的贯彻执行依然重要。
据介绍,分行层面,北京银行成立了分行文化金融领导小组,组建文化金融服务团队。支行层面,根据文化产业空间分布,先后成立了3家文创专营支行和22家文创特色支行,形成了专营支行、特色支行、综合支行相互补充的服务网点布局。在队伍建设上,组织专人从事文化金融工作,培养了一支既懂文化产业又懂金融业务的服务团队。
对银行而言,有时候最担心的往往不是业务问题,而是风控问题,文化产业企业轻资产中的“不确定性”则意味着风险。
在与电影公司合作中,北京银行已经摸索出一套“打包贷款”的创新模式,即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回款,控制风险,对“打包贷款”范围内的影片和电视剧进行全面商议,选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期、不同成本的影片打包,通过分散风险提高贷款资金的“保险系数”。
市场在变,北京银行也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助推首都文化产业的愿景不会改变。随着北京银行文化金融内涵、领域的不断延伸,服务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其中,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703亿元,户数3435户。
正如该行相关负责人所言,“近年来,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一直在北京地区同业机构中排名第一,有力地推动了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持续擦亮了文化金融品牌,拓展了文化金融市场空间”。
文化金融新模式
“匠心都韵万古新”,7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以“深入学习市党代会精神、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穆鹏表示,未来五年,北京将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五子”具有不可复制的区位特性,每一子都是立足于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
作为扎根首都的银行,北京银行围绕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大局,依托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已逐渐摸索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服务新路径,支持中轴线文物遗产保护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南起永定门,往北经过正阳门、紫禁城、景山、钟楼、鼓楼,全长大概7.8公里,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
在近期举办的“202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上,国家文物局党组已经研究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中轴线申遗工作背后也离不开北京银行的“一份耕耘”,北京银行为北京奥运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文物局所属机构以及天坛公园等中轴线申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定制化的结算服务;为博物馆运营、文物拍卖、文物文创等相关领域的文化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
据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目前正着手打造若干家“中轴线文化主题银行”,将中轴线文化精神融入银行金融服务场景,为现代金融服务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建立有效的联结纽带。守初心、秉真心、用匠心,“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服务、管理、结算、产品和科技等各方面的优势,为文物保护以及活化利用领域重点项目、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及文物领域知名人士和人才提供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爆款电影收割机”到“网红打卡地”,从信贷资金支持到专属定制化产品服务方案,每一个文化产业链背后,都闪现着北京银行的身影。
北京是首都,也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更是国内外金融的必争之地。面对高手如云的市场,银行需要不断地求新、求变。
在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看来,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跟北京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持续深耕文化金融领域,开拓创新、不断升级文化金融服务模式,为更好地服务北京“两区”建设,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北京商报记者宋亦桐
【对话】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
文化金融需要“专业、专注、专营”
Q:在打造文化金融特色经营名片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尤为重要。请问,北京银行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
A:2006年,北京银行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构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课题,就此开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探索之路。总行层面,北京银行建立了总分支联动的业务管理机制。分行层面组建了文化金融服务团队。支行层面,根据首都文化产业空间分布,先后成立了3家文创专营支行和22家文创特色支行,形成了专营支行、特色支行、综合支行相互补充的服务网点布局。
Q:文化领域融资有着定价难、抵押少等问题,北京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
A:北京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建立了总行-分行-支行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全行业务推动与重点创新落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机制保障上,设置了文化金融特色考核激励政策,提升引导作用。同时,北京银行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文化金融场景建设和营销获客、调查审批、贷后管理全流程,推动文化金融业务朝着更加精准、便捷、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Q:2021年,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实施包括文旅消费潜力释放行动在内的“十大专项行动”,为此,北京银行作出了哪些响应举措?
A:今年7月28日,北京银行发布2022北京“网红打卡地”金融支持计划,重点围绕数字文旅、精品民宿、户外潮玩、暑期游学、文创IP衍生品、景区园区升级六大支持方向,提供包括移动贷款服务、文化驿站营销、营地计划培育、减费让利优惠、信用卡商户引流等五方面助力举措。为了推动版权价值保护与挖掘,北京银行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合作共建北京版权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创新搭建以版权资产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机制,助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