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安小曲,看武山旋鼓舞,感受天水年味!
凤凰网甘肃| 2023-02-03 14:32:27

春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民俗”,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为了让大家感受到“非遗”之美,微游甘肃特开设【非遗过大年】专栏,带领大家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品味过往,感念岁月,畅想未来!

01

秦安小曲


【资料图】

秦安小曲,又称"秦安老调",是采用秦安当地方言演唱的古老民间曲艺,相传形成于唐代,流行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与南音、京韵、兰州鼓子并称为“中国四大雅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安小曲的音韵、曲牌、行腔,既有典雅细腻的江南音乐风格,又有委婉缠绵的戏剧音乐特点,是一个非常完整而风格独特的说唱艺术种类。曲牌连缀“套路”独特,演唱行腔错落有致,音乐风格富有韵味。

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秦安小曲在县内流传甚广,尤其是在兴国、西川、郭嘉、叶堡等6个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共同爱好的两个人,兴之所至的时候,会一人手里拿着碰铃,一人拉起三弦,坐在院子里、炕头上,一段小曲自然就唱开了。每逢年节或农闲时节,人们在街头巷尾、庭院炕头或田间地头,以演唱小曲休闲取乐。

02

武山旋鼓舞

武山旋鼓舞又称“扇鼓舞”或“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农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天水市武山县的滩歌镇、洛门镇百泉村、龙台乡、山丹乡等乡镇村庄。武山旋鼓舞年代久远,其起源在历史上有牧羊人震狼说、祭祀说、军事说等多种说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武山旋鼓舞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祭祀赛会娱乐活动,并分为北部山区旋鼓舞和南部山区旋鼓舞两大类型。独特的陇原风情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武山县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

武山旋鼓舞表演活动于春末夏初举行,届时先由幼童在各村寨敲鼓,引发群众兴致,至端午节形成旋鼓舞高潮。旋鼓舞队组成人员几十至几百人不等,其中旋鼓手动作技巧性强,步履腾挪要求高,一般由青壮年男子充任。旋鼓舞表演有“喊山岳”“千斤压顶”“旋风骤起”等典型动作和“二龙戏珠”“白马分鬃”“太子游四门”等传统套路,表演者在舞动中旋转是其主要特征。整个舞蹈动作刚健、节奏铿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表演时主要使用羊皮鼓,它属于单面打击乐器,其形似扇非扇,近于芭蕉叶面。演出中还用到其他物品,包括鼓槌、钹、锣、响铃、幡、彩旗和一些独特的服饰。

来源|微游甘肃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