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 | 上海文庙的兔年元宵|天天微动态
新民晚报| 2023-02-03 08:53:57

兔年元宵,来啦!

上海文庙,在忙什么?


(资料图)

新年开工,预计2025年完工的文庙大修,紧锣密鼓。

729岁的上海文庙,将在城市更新中涵养城市文脉,恰如传统节日在嬗变中传承中华文化。

上海文庙,经历怎么样的城市更新,又如何涵养城市文脉?

70岁的市民陈秀兰,守着文庙住了三十多年,去年搬家了。去年早春,她特意站在文庙大门口留个影,看着镜头,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老城厢旧改,阿拉来收官!

去年7月,上海历时30年的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落下帷幕。收官,在黄浦。蓬莱路地块,黄浦区最后一个大体量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地块,涉及10个街坊4600多个权证居民,堪称老城厢旧改“收官之作”。

陈秀兰和邻居们告别蜗居,告别大修中的文庙,开始新生活。在居民们口口相传的“乡土文化”中,文庙修缮不是第一次。

上海文庙,始建于1294,毁于1853年,1855年于现址重建,典型的“庙学合一”的学庙。1997年,文庙首次改扩建。如今大修,准确地说,也是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915.28平方米,包括新建建筑面积9885.50平方米(地上2822.10平方米、地下7063.40平方米)、修缮建筑面积1029.78平方米。竣工后,文庙总建筑面积将达13162.14平方米。无疑,文庙的样貌将更加恢弘。

文庙大修,其实也是城市更新进程中,“重塑老城厢”的一件作品。作品一大亮点——沿街绿地,生趣盎然,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最终形成生态、形态、神态、业态“四态合一”的文庙特色街区。在这个特色街区,配套设施完善,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得以重塑。其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承托地面活动,综合考虑停车场、报告厅、库房等各类附属功能需求,深度体验“上海文化”的历史人文空间,由此呈现。

最近20年,上海文庙以特有的地域优势和品牌效应,传承儒学经典、演绎传统文化、展示海派神韵,成为历史悠久、极富诗人气质、极具文化认同感的城市地标。在文庙,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街区活动,一个是新春楹联大赛,另一个是端午诗会。

大修后,文庙原有规制得以恢复,历史建筑与周边石库门民居交相辉映,文庙特色街区浑然天成。更重要的是,城市更新,古老文庙大修,不只是一处老建筑改扩建,而是一个老城厢街区在社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全新探索——让城市更新既传承历史文脉,又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城市更新史。无论城市更新,还是文化传承,都需要时间,历史长河中,时间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文庙大修竣工,为期不远;特色街区形成,却需要更长时间,并非三五年就可以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更新、文脉涵养、文化传承、街区治理,只要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久久为功,蓝图终将实现。

中华生肖,12年完成一次轮回。12年后,又到兔年元宵。届时,在上海文庙,一场国风情景剧正在上演,剧名或许就是《论语·侍坐》。孔子和弟子们在闲谈中畅叙理想,一句台词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00多年前,弟子曾皙说出这个理想,夫子为他点赞。因为,儒家理想,修齐治平;暮春画面,展现的正是自由、祥和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只能来自自由、祥和的国家和社会。

2000多年后,这样的理想,依然跳动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依然流淌在传承历史文脉、重塑老城厢的城市气象中。

兔年元宵,来啦!12年后,又到兔年元宵。那些曾经城市更新、曾经楹联大赛、曾经端午诗会的文庙老邻居们故地重游,看看上海文庙的雍容气象,不禁莞尔,道一声:你好,文庙!你好,元宵!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