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中苏公路运送苏联援华物资。中苏公路国内部分由甘新公路和西兰公路组成,而兰州中山桥,则是贯通甘新路与西兰路之枢纽,是当时黄河上游唯一一座跨黄河桥梁,对于交通极为重要。
日军从1937年至1943年,连续数年对兰州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其中,中山桥就是轰炸的重要目标。当时,在铁桥的南北两山,北端白塔山,南端四墩坪布置高射炮营进行防空。为了保护铁桥,也将修建之初较为显眼的橙红色桥身改涂为银灰色。同时,为了预防桥梁被日军炸毁,维持军运畅通,曾在铁桥附近,添建了码头和“双车渡船”,以便在铁桥发生障碍时备用,时称“军运济渡工程”。
据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部藏《民国二十七、八年西北公路运输(密存)》记载,1939年初,由第八战区司令部和交通部商定,拨款7万元,由西北公路局代办,组成黄河济渡工程委员会,在中山桥附近两岸另建码头,设置双车渡船并牵挂在铁索上,以利南北运输,其原理类似古老的“扯船”。这项工程总计土木部分造价11000余元,归甘肃制造厂承办。试验结果,此项双车渡船,载重可20吨,能以人力划渡,每次渡过,仅需时间20分钟,且能二车同时渡过。与此同时,又用轮船拖带船渡,则时间可以缩短一半,每次过渡约15分钟,对于运输便利不少。该资料中西北公路局《大事记》也记载,“(1939年)3月3日,黄河济渡轮渡及双车渡船开工。”“6月25日,黄河济渡轮渡及双车渡船完工。”工程历时3个多月。
从资料看,当时凡是跨越黄河、渭河的主要桥梁,为军事上之需要计,都进行了济渡工程建设。如宝鸡渭河上,原有木架桥一座,除将该桥加固外,另行加建军用木便桥一座,同时,另辟便道码头及渡船。用款32000余元。再如咸阳渭河上,也建造了木便桥一座,并另建码头渡船。用款10万余元。
在当时,有关苏联援华交通线上的一切消息均是保密的。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西北公路局曾奉令发布训令:“战时我国交通事业及建设各项消息,不得擅自广播或以文字送交各报刊载,以保公路安全,而利军运。”有关中山桥的“济渡”工程是不能报道的,所以我们不知道当时中山桥旁曾搭建过码头并有双车渡船备用。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份资料,当时是作为“密存”,得以保存在西北公路局的内部资料中。
奔流新闻特约撰稿 姜洪源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