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 记者 | 刘增禄
2022年是“碳达峰”政策落地和建设的大年,也是新能源电力等新基建建设的大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信号下,此轮“新基建”的主要方向将落在新能源电力建设上,即蓄能储能、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信息,这意味着在财政发力预期下,加大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将被打开。多重迹象显示,此次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仍会延续2020年提出的“新基建”思路,集中体现在绿电产业建设上。
行业内人士和分析师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因“双碳”目标实现时间点影响,未来“新基建”必然会更多地围绕在新能源绿电建设方面。“今年以来,绿电各细分领域均走出了不俗的行情,随着其背后项目落地预期的有力支撑,中长期甚至长期来看,行业业绩和市值成长空间依然很大。”一位行业分析师如是判断。
产业发展逻辑强力支撑
绿电基建板块确定性机会明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10日在京召开,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和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同时,也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且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还明确透露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此利好消息影响下,自12月8日以来,大智慧建筑指数已经连续-8连阳,指数上涨4.98%。
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房住不炒”的理念下,与传统“铁公基”截然不同的“新基建”被委以了重任。“2022年是‘碳达峰’后续政策密集落地年,也是新能源电力等‘新基建’产业的建设大年,‘双碳’政策下,‘新基建’无疑将会更多围绕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送电、能源储存等‘绿电’领域展开。”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
其实,有关绿色电力的利好政策在近几个月也是频繁出台。譬如9月份,我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11月2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同日,国家电网也发布了《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提出所有发电类型和企业都可参与省间电力现货交易,鼓励省间绿电交易;12月1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要求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煤电、炼化等十六个行业高耗能、高排放环节新建投资项目必须通过使用清洁电力、关停转产、技术升级等方法完成对应的碳排放削减量,否则项目不得投产。
诸多利好政策驱动下,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这将使得企业对绿电的需求从主动转向被动,从自愿转为强制,绿电需求空间持续打开,有助于绿电的绿色价值得到体现,绿电交易溢价空间也有望进一步被打开。
或受益于利好政策的不断发力,今年以来,绿色电力概念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可谓是风生水起,我们以年内走势统计,Wind绿色电力成份板块累计上涨了51.73%。在具体的细分领域中,特高压概念大涨105.51%,风力发电板块大涨92.06%,锂电池概念上涨91.75%,光伏板块上涨86.86%,即使是涨幅相对最小的水电概念,年内也累计录得32.37%的涨幅。相比较而言,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了5.81%。
对于绿电板块,祁海坤判断,二级市场在经历较长时间上涨后,有可能会面临短期调整压力,但总体上并不会改变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在阶段性调整到位后仍会继续上行。
相较祁海坤的相对谨慎,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的看法则很乐观。他认为,绿电概念尤其是绿电基建领域的背后有着非常强的项目落地预期支撑,而非单纯的概念炒作。政策给出了目标,现在具体项目已经逐步执行,相关设备商开始供货拿订单,概念背后有非常明确的产业逻辑支撑,因此未来确定性很强。“目前,绿电基建尚处于低基数上刚刚开始成长的阶段,即使年内细分板块实现了较大的涨幅,也还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中长期甚至长期来看,成长空间依然很大。”
特高压、智能电网2022年至2023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说法,贺朝晖认为,在新能源绿电领域,一个是电网投资的建设;另一个是刚刚上报的第二批大基地项目的风光大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南方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过2.9万亿元,若算上两大电网巨头之外的部分地区电网公司的规划规模,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明显高于“十三五”、“十二五”期间2.57万亿元和2万亿元的全国电网总投资额。如此大背景下,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电网投资中的细分领域无疑将会受到市场极高的关注。
贺朝晖表示,特高压主要是主干网,智能电网是智能化控制,主干网搭建完成后,相应的中压配网、低压配网与智能化会进行有机结合,整体实现协调调度功能。其实,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特高压板块即完成过显著发力,其逆周期属性很好的对抗了经济的下行。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年,2022年还会召开二十大,目前国家‘双碳’政策的指导方案已经出台,发电端、用电端、输电端需要完成的任务均已明确。‘十四五’也是输变电项目具体落地的时间,根据以前的历史付款规律,基本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都是项目的论证期,第二年、第三年则会陆续进入大型的建设和施工期,对于相关的装备企业来说,通常五年计划的第二、三年都会迎来业绩的大幅增长,所以预计2022年、2023年,电网投资包括特高压、智能电网板块将会迎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景气度有望不断提升。”贺朝晖如是判断。
国电南瑞是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概念的龙头企业,其下半年走势是值得称道的。6月23日以来,股价一路震荡上扬,累计涨幅已高达60.4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国电南瑞今年以来市场拓展持续推进,不仅在国内签订了大量订单,譬如落地华中系统保护、蒙东调控云、江苏集控站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租赁项目,且在海外还中标巴西、智利变电站总包等海外项目。利好之下,三季度末,122只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券商和QFII、陆股通等国内外主要机构投资者对其进行了重仓。
巧合的是,同为特高压、智能电网概念的头部公司,三季度末,特变电工也同样得到了122只主流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持有,且3.3亿股的合计持股数较二季度末增加了9535.94万股。更为值得关注的,若结合最新的陆股通持股数据可以看到,四季度以来,特变电工得到了北上资金的极大青睐,持股数量已从三季度末的9275.88万股增至了1.34亿股。
而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概念股中,还可看到四方股份、宝光股份、思源电气、永福股份、许继电气、长高集团、中天科技、安靠智电、安智瑞等公司在年内均有非常不错的收益,部分个股四季度以来持续获得机构资金买入,譬如四方股份、许继电气的龙虎榜交易数据就有明显体现,机构席位持续上榜。
“十四五”、“十五五”期间
储能建设将不断加码
储能领域,近日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了《关于组织拟纳入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伏基金项目的通知》,要求各省在12月15日前上报第二批新能源大基地的名单,大基地项目明确增加了储能的需求。
对于目前的绿电储能领域,贺朝晖表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抽水蓄能;一种是新型储能。从比重分配来看,国家近90%的储能来自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则整体占近10%的比重。如果对新型储能继续细分,其中超过90%的比重为电化学储能,而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又占到了88.8%的比重。所以整体来看,我国储能主要来自于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领域的锂电池储能。
虽然从盘面表现看,今年以来锂电池板块已经斩获91.75%的不俗涨幅,而大智慧上的抽水蓄能板块9月份以来也是一路震荡上扬,累计上涨18.74%,但贺朝晖仍认为,储能领域仍值得长期看好。“目前,政策已明确新型储能2025年的总装机会达到30GW,但2020年底,整个新型储能装机只有约3.3GW,5年内约有近10倍的增长空间。抽水蓄能方面,目前只有31GW,而政策指引为2030年将达到120GW,长期来看也有近3倍的增长空间。所以可预期,未来整体‘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期间,储能的建设都会在不断加码。”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欣劼认为,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身为储能项目主力军的抽水蓄能作用将愈发重要,“‘双碳’目标下,我国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对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储能成为整个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而抽水蓄能显然在经济性、稳定性上更具明显优势。”
代表性个股中,抽水蓄能领域的龙头非中国电建莫属,公司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份额占比超过了五成。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累计签订项目7134个,累计新签合同总额约5205.91亿元,同比增长3.61%。
或正受此影响,可以看到,中国电建三季度期间获得了75家机构投资者的青睐,7.76亿股的持仓较上一报告期末增加了1.42亿股。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掌管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信达澳银领先智选、信达澳银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混合等8只基金,全部对中国电建进行了新建仓持有,合计持股7133.41万股。
另外,具备抽水储能电站上下水库等工程施工资质、技术及经验,且参与了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等6座抽水蓄能工程建设的粤水电,三季度期间也同样获得了冯明远的青睐,其掌管的6只基金在三季度末以3.59亿元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573.17万股。
新型储能板块中,规模占比超过九成的锂电池储能近年来也随着产能规模的持续扩张,成本实现快速下降。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2020年全球锂电池平均价格已降至137美元/千瓦时,较2013年下降近80%。很显然,在成本不断下降因素下,锂电池储能的应用空间已经被打开。
近日,龙头公司宁德时代不仅与伊顿电源(上海)有限公司在福建宁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将帮助伊顿完善其企业级应用中锂电池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且在近日还与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在福建宁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储能系统、锂电池模组供应、储能项目运维服务、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
此外,亿纬锂能也在10月底发布公告,在成都扩建50GWh储能项目,同时在荆门扩建16GWh方形铁锂和20GWh乘用车用大圆柱电池产能,产能扩张再次加速。
相较上述两家公司,四季度盘面表现强劲的鹏辉能源、杭可科技、骆驼股份、雄韬股份等公司也均可值得关注,因为在这些异动股背后,除了各种利好因素在支持外,且也都有一定的机构资金正在进入。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