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披露,六家国有大行2022年期中考“成绩单”全部揭晓。今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营收净利均如期实现正增长,合计净赚6731.71亿元,相当于日赚37.19亿元。在近年来,监管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六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仍延续小幅收窄趋势。同时,过去半年里,六家国有大行加快寻找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推动财富管理变革,加快科技转型亦看点十足。
净利“亮眼”息差延续收窄态势
上市银行2022年“期中考”放榜,六大行向市场交出了满意“答卷”。从业绩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六家国有大行营收净利均如期实现正增长,合计共赚6731.71亿元,日赚37.19亿元。
“宇宙行”工商银行仍稳坐头把交椅,成为“最赚钱”的国有银行。2022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715.06亿元,同比增长4.9%。建设银行紧随其后,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4%至1616.42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也均超过1000亿元,分别实现1289.45亿元、1199.24亿元,同比增长5.5%和6.3%。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持续领先交通银行后,2022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也延续一季度趋势超过交通银行,实现471.14亿元,同比增长14.88%。交通银行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440.4亿元,同比增长4.81%。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2022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业绩整体表现稳健。邮储银行全面超过交通银行,可能是邮储银行业务较为下沉,其金融网点较多,而上半年居民储蓄等金融需求增加,尤其是下沉市场表现较好。
近年来监管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此背景下银行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也处于略微收窄状态。2022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仍延续小幅收窄趋势。从净息差数据由高到低依次来看,邮储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27%,同比减少10个基点;建设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同比减少4个基点至2.09%;工商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03%,同比减少9个基点;农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02%,同比下降10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则与上年同期持平,为1.76%;交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2个基点至1.53%。
展望后续净息差的走势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银行高管也给出了答案。“我们预计净息差还将一定程度承压,但是边际将有所收窄。”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表示,从资产端来看,农业银行将继续有序让利实体经济,贷款收息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负债端来看,存款利率机制改革及存款市场化调整机制效果将持续显现,同时农业银行更加主动优化成本管控措施,负债成本上行的压力有望缓解。
“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接下来可能商业银行的息差都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提到,交通银行接下来会加大活期存款的拓展力度,努力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同时,强化存款成本率考核等精细化的管理举措,有效地降低负债成本,并坚持高成本存款的限额管理和要求。具体措施包括,协议存款到期不再续作、大额存单设上限、压降定期结构性存款、定量指标等。
不良贷款率分化不一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更加重要,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六家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化不一。
从整体数据来看,六家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不良率出现上升。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4%,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不良率为0.83%,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不过虽然不良率出现微升,但邮储银行不良率数值仍为六家国有大行中最低。
其余四家国有大行不良率均出现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不良率均为1.41%,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0%,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不良率在六家国有大行中最高为1.4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该行首席风险官林骅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下半年零售信贷业务资产质量可能还会有所波动,但风险总体还是可控。我们也将密切关注零售信贷业务资产质量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的策略,结合资产质量变动,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
从行业整体来看,六家国有大行的不良率均低于整体银行业平均水平。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受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风险释放阶段的影响,六家国有大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均出现走高。具体来看,中国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房地产业不良率为5.67%,较上年末上升0.62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分别为5.47%、3.97%、2.98%、1.90%、1.0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68个百分点、0.58个百分点、1.13个百分点、0.65个百分点、0.99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从六家国有大行披露的不良率数据来看,六家国有大行不良率低位持稳,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从行业角度看,今年二季度多地散发疫情不仅对国内餐饮、旅游消费活动构成冲击,对房地产、制造业等也构成拖累,这些领域不良风险有所释放。
在业绩发布会上,亦有国有大行高管表示当前面临的压力,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坦言,“房地产行业的存量对公贷款资产质量确实受到一定压力。不过,截至目前,风险暴露已比较充分,而且总体而言农业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在同业中不是很大,风险是可控的”。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指出,近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保交楼”工作在有序推进,相关风险正在逐步有序化解。
“六家国有大行不良率整体有望持稳。”周茂华进一步分析称,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国内及时出台有针对性保供稳价、助企纾困、稳楼市、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释放,为银行经营与资产质量改善提供坚实基础,再加上国内监管和机构高度重视不良风险处置,近年来不良处置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财富管理、科技转型提速
当前,新金融势能不断释放,稳抓“十四五”期间良好发展机遇,六家国有大行也正在“迎头而上”,加快寻找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包括推动财富管理变革,加快科技转型提速。
在今年上半年里,邮储银行不断巩固零售金融的核心地位,以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为纲,加速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AUM规模达13.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812.24亿元,增长7.03%;财富客户突破400万户,达406.0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98%。
交通银行也构建了“大财富-大资管-大投行”一体化经营体系,做大AUM。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境内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较上年末增长5.2%;通过代销财富管理类产品、基金与理财业务等,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5.43亿元。
8月30日,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了该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情况,他指出,上半年,工商银行通过“智慧大脑”服务客户超6300万户,带动重点产品成交超4800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财富级客户达到238.43万户,增长6.13%。
加快财富管理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不仅体现在经营数据上,还表现在从“量”到“质”的提升。中国银行构建“全集团+全市场”的财富金融平台,准入并代销创新型公募基金产品,扩大理财公司合作面。建设银行在上半年加快财富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支持,深化“建行龙财富”品牌建设,稳步构建“建行特色”大财富管理体系。农业银行则积极推进专业化、多层次的“大财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除了做好财富管理,目前多家大行已将科技广泛应用到获客、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助力一体化财富管理业务平台的建设。例如促进科技与业务深度整合,为客户提供优质数字化服务及体验;加大科技投入,持续推进客户线上财富体验与资产配置流程迭代优化,全方位、全流程赋能一线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服务。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从财富管理客群方面来看,对高净值客户深度挖掘和基础客户黏性提升是两个重要的方向,从技术上来看,数字化服务是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的一大关键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六家国有大行均积极实现财富管理转型,但成功实现转型的道路上,部分痛点、难点仍存,例如,当前科技投入占比、人才团队建设、应用场景适配拓展层面就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微观层面,智能风控识别、反洗钱预警、自动化流程等也都是六家国有大行未来要着重发力的方向。(记者 宋亦桐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