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 交大医学院流调志愿者:电话那头的人,让我们看见坚韧、勇气和善良
新民晚报| 2022-04-27 11:05:24

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支笔、一张纸,宿舍成为“临时流调办公室”,也成为了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闫雨蒙的“战场”——三月以来,她与老师、同学一起作为流调志愿者,为申城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本市其他高校一样,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校园也正处于封控管理,这样的“临时流调办公室”还有很多,学生志愿者们在各自的寝室开展流调工作。自3月以来,已有150余名上海交大医学院师生参与上海多区的流调工作,以专业知识、多语种语言优势协助申城战“疫”。

宿舍空间不算宽敞,闫雨蒙和室友都是流调志愿者,有时因为负责的案例不同,为了互不打扰,两位姑娘就一个在桌前,一个在床尾拨打电话。每位流调对象的行程轨迹、生活习惯都不同,涉及的密接有多有少,遇到年龄大的老人耐心倾听、及时安抚,遇到不配合流调的对象则尽最大的努力取得信任……最复杂的案例,一个团队甚至要花上10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流调流程。尽管流调工作细致、繁杂、琐碎,但闫雨蒙觉得,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跳出书本,在实践中锻炼专业素质;走进了社会,感受到了最真实的人群,最鲜活的对话;也有了最真切的希望,希望中的大家也能感受到公共卫生的意义,认识到公共卫生的价值。”

在近一个月的流调志愿工作中,闫雨蒙真切感受到了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流调的任务特别是在轨迹、疫苗接种、防护措施询问方面轻松了许多,但她和队友们丝毫不能松懈,因为大家明白这份防疫“侦察兵”的工作越是做得早、快、准,就越能够尽快寻找到传染源头,找出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的控制疫情传播。

最近,闫雨蒙完成一份流调的平均时间已经提速到2小时,比以往平均5小时缩短了一倍都不止。这得益于学生志愿者们背后强大的支撑——尽管大家因疫情阻隔“分散办公”,可是但凡遇到信息缺失、错误的情况,带队老师和疾控工作人员线上“秒回”、确认;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在线协查表可以联系公安帮助协查;用编程软件开发的线上工具也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例感染人员的信息收集从基本信息,到轨迹排摸,到最后流调报告等文件的撰写大大提速。

此外,还有一份重要“宝典”手册,规范和保障流调的有效进行。3月14日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带领教师和区疾控中心合作,第一时间成立了公卫联合流调组。教师志愿者基于亲身实践,组织编写了一份通俗易懂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实用手册》,帮助大量流调志愿者快速熟悉任务、顺利开展工作。

“在流调过程中遇到的每位感染者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有医务工作者、外卖小哥,有老人、准妈妈等等。我们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更少的人承担风险。而有时候,多一点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倾听,就能让电话那端的人放下几分担忧,得到些许宽慰,也能更理解防疫政策,更主动做好日常防护”,闫雨蒙觉得,在疫情暴发的当下,能通过流调工作看到居民的体谅、配合,看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甚至看到人类身上闪闪发光的坚韧、勇气和善良,这是一份幸运。

上个月,闫雨蒙在学校准封闭期间,度过了特别难忘的本命年生日。当时她也是打了一天的流调电话,感触良多, 一天都没有好好吃饭,工作结束之后收到了朋友们准备的蛋糕和师长、同学的祝福,她更是觉得,即使每个人是渺小的,但相信社会网络的指数效应,通过大家汇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战胜疫情。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