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是打击先锋,有的是法医专家,有的是反诈能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刑警803”。
面对疫情,这群曾站在打击犯罪第一线,被誉“尖刀的刀尖”的刑警们,始终奔走在抗疫最前沿。从刑警精英到暖心“大白”,特殊的战场上,他们写下一份份特别的工作日志。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守护。
以下根据他们的笔记和口述整理:
“我是一名老法医。我不上,谁上”
“我有三十多年的法医经验,还是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刻我得上。”身着“白衬衫”的陈新,今年已经57岁了。考虑到他年纪较大,前方指挥中心曾建议让他负责外围警力调度工作。但他相信自己的医学经验一定能派上用场,于是婉拒了前方指挥中心的“特殊照顾”,带着5名同志入驻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执行首次任务。
“陈主任真的很了不起。”他带着我和虞龙辉两个年轻人在1.1号馆方舱工作,这个馆特别大,住着近3000名患者,我们就3个人,警力配比相当于1:1000。“除了警情处理,我们还要与舱内医护人员经常保持沟通,科学规划发餐顺序,动员舱内热心患者成为志愿者,我们这些小伙子都觉得不容易,但是陈主任依然干劲十足。”与陈新同组的汤智博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当指挥中心问起他身体是否吃得消时,他调侃道,“出了好几身汗,面屏从清楚到模糊,后来又清楚了,到最后面屏它自己也适应了……放心,如果我身体有异,一定立即和组织说的,不给组织添麻烦。”
同是60后的朱道华比陈新还要年长一些,明年他将光荣退休。得知有增援方舱医院任务后,他多次向单位申请,要求前往抗疫一线。
“在即将退休的年纪,能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我觉得十分光荣。”一次入舱工作时,他收到患者金先生求助:手机不见了。朱道华与组内同志高林分头帮寻找,从护士台到厕所,数千个床位,一个小时地仔细搜寻,他最终将遗失的手机交到金先生手里。
“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同组民警都形容朱道华就是个“老青年”。他会要求和年轻同志一样倒班,一起连轴转。在岗时,他充满热情,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私底下,他会像长辈一样嘘寒问暖,关心着身边的人。
“许老师,今天反诈故事还有伐”
一次“美丽的邂逅”让在舱内执勤的民警许愿现身说法,开启了反诈知识小课堂。
“4月15日傍晚,我正在舱内工作,一名男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当时我就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就了解了一下。”经沟通,许愿了解到,孙先生在方舱医院隔离无聊,就通过网络聊天交友软件,搭识了一位“美女”,在对方层层诱导下,下载了一款未知名App“裸聊”,后来对方以向他通讯录好友发送裸聊视频为由,让他转3000元,幸亏他警惕性高发觉被骗,就急急忙忙来找警察。“这也反映出我们反诈宣传工作有效果啊。”许愿笑了。
许愿帮助孙先生保存好聊天记录、聊天账户、银行账号等信息,告知他出院后可以到属地派出所报案,随后又对孙先生进行了宣传教育,告诫他不要轻易相信网络“爱情”,更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许老师,又来上课啦。”“许老师,今天反诈故事还有伐?”这件事情之后,许愿每天巡视中增加了一项任务,就是给患者“开小灶”,普及反诈知识。
“举手之劳,我就是来服务你们的”
4月10日深夜,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灯火通明,民警糜一鸣协助医护人员接收阳性患者入舱、排队、扫码登记信息……
“大概接了50多辆车,1200名患者。全部接收完毕时,我的膝盖都酸了。”当糜一鸣想歇一下,喘口气时,一名老太太找到他,“我的老伴先进去了,我找不到他了。”糜一鸣安抚她不要着急,先给她安排了一处临时休息的地方,然后按照老太太描述的样子,在巨大的场馆内寻找她的老伴。
“最后当然找到了,但是我发现老两口年纪都挺大了,眼睛也不好,住在这里不太方便,就在电台里呼了指挥中心,问他们能不能把两位老人转院去其他方便起居的地方。”半小时后,一辆转运车停在了门口,“小伙子谢谢你。”“举手之劳,我就是来服务你们的。”老两口与他简短道别之后,颤颤巍巍登上车,糜一鸣这才放心转身离开。
“在居家办公时帮助封控小区内的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在增援一线帮助高度近视患者送上急需的隐形眼镜”……满是工作笔记的日志中不少是生活琐事。屡破大案要案的刑警803,也可以是细致入微,关心“芝麻绿豆”的“老娘舅”。这背后,是人民警察永远不变的为民情怀。
通讯员 周洋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