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新民晚报联合发起“疫情下的‘上海好邻居’故事征集”,收获读者热烈反响。我们将选登来稿,与你分享非常时期的凡人微光,记录这座城市的点滴温情。
光荣负伤的民生“带盐人”老贾
我以前没见过他,但可口的饭菜里,有他带来的滋味;我以前不认识他,但香甜的牛奶里,有他送来的温暖。
我现在了解他,一位孝顺的儿子,孝顺的对象是全小区的独居老人;我现在熟悉他,一位热心的“团长”,团购的物品是民生所需的油盐酱醋;我现在亲近他,他是上百位志愿者认可的话少、实干、低调、热心的配送员;我现在敬佩他,因为他强忍着疼痛在医院里坐了2晚,等待手术时却依然心系小区的点点滴滴,操心居民配药……他就是贾祥胜,我们的“老贾”。
老贾脚有旧疾,不能长时间行走,却是第一批报名上岗的配送志愿者。油盐酱醋,单价低、物品重、易损耗、琐碎差错高。老贾和朱万江几人,义无反顾地干起了这个公益买卖,支起了必不可少的“调味民生团”,变成了咱们民生的“带盐人”。
配送时,脚不给力,就开车;开车到不了的地方,就换助动车。在他眼里,办法总比困难多。可揪心的意外,偏偏就来自于驾驶电动车的在823弄区域的派送过程中。“哐镗!”老贾助动车摔倒的声音,在傍晚5点多的静默小区里格外刺耳,车筐里配送食盐撒了一地。路过的其他配送志愿者发现了他,搀扶着送回了家。现实和他开了个玩笑,最终结果是右臂大骨骨折,需手术。
19天,80小时,数字戛然定格于他受伤时,这是记录在案的他的志愿配送服务时间。其他作为民生团配送和其他志愿服务的时间已经无从统计。
老贾和自己的小家是两地分居,“老贾”也不老,他住在碧云新天地的原因,是封闭前来照顾自己的父母,母亲刚刚做好心脏支架,在家里静养。他本想这段时间安安心心陪着父母做个孝顺的儿子,可意外受伤却让父母又担心起来,这是他现在心里的痛。
老贾,你可知道,现在你的状况让众多小伙伴的心都揪着,暂时休息下吧,队友等你平安回来。
讲述人:碧云新天地志愿者于铮
她醒来第一句话是“快将试剂送医院”
4月1日上海全市开展核酸检测,杨浦区控江路街道控江四村第一居民区核酸采样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下午4点15分左右,一件突发事件发生了。
控江医院医护人员沈晔护士因连续工作、体力不支,在运输核酸样品中晕倒在地。控四第一居民区书记邱斌见状,立马抱起沈护士冲进居委会,让她平躺休息,同时安排救护、喂水。居委会干部轮番按摩,沈护士双手冰凉,做过医护人员的志愿者时阿姨立即将沈护士双手放进怀里取暖,直到救护车到来。与此同时,核酸检测试剂也及时送往指定地点。
4月6日控江四村第一居民区核酸采样点,控江医院医护人员继续核酸采样工作,沈护士又出现在了核酸采样工作第一线。
向坚持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向醒来第一句话是“快将核酸检测试剂送医院”的沈护士致敬。
向第一时间抢救病人的居民区书记、居委干部志愿者致敬。
讲述人:控江四村第一居民区志愿者刘海华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