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三尺讲台 走进社区一线 复旦教师为抗疫贡献力量
新民晚报| 2022-04-20 11:38:17

走下三尺讲台,开启线上教学。如今,许许多多的复旦大学教师匆匆换上防护服,化身小区、社区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在教学科研之余,他们守护他们的学校,也守护这座城。

晚上十一二点守着手机看消息,早上五六点就醒来检查消息,或者起床为核酸检测工作做准备……这是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志云老师自4月1日参与所在小区志愿服务以来,很多日子里的生活状态。

“志愿者们非常辛苦,但都毫无怨言。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叔叔、阿姨、老大哥们,都是我的榜样。”与一群优秀的队友“并肩作战”,张志云充满干劲。她与其他志愿者们分区分片通知居民下楼出门进行核酸检测,并维持秩序,呼吁大家做好防护、保持安全距离。她还发放回收抗原检测盒,协助分发快递和生活物资,开展小区日常巡逻,将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小区里有瘫痪的老人、受伤的中年人,行走不便,志愿者们就会帮忙推轮椅,上门进行服务。

发放抗原检测盒时,居民们在无接触配送纸盒上写“辛苦了/感谢/注意保护自己”等暖心的话语,张志云看了很是感动。“大城市并非人情冷漠,在困难时期,大家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愿意为他人送上一份温暖。”

3月28日,复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袁萍老师看到自己居住的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在公众号上发布了防疫志愿者招募公告,第一时间报名参与。袁萍加入的防疫志愿服务应急队是五角场街道志愿服务中心统一调度的志愿者机动队,全队四十余人,主要由居住在杨浦区的青年志愿者组成。“街道里哪个居委防疫工作缺人,我们就即刻赶去支援。每天清晨5点半左右,我们都会到五角场社区文化中心集合待命,听令而行,随时准备投入到防疫志愿工作中。”

袁萍先后穿上“大蓝”“大白”防护服,赶到国福路30弄、国权路39号、政立路821弄、政立路830弄等多个社区进行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居民排队,维护现场秩序,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外籍人士申请核酸检测登记码,进行登记码的临检扫描……袁萍在社区志愿服务时的认真细致有耐心,与在校工作时别无二致。而她的专业所长,例如外语等方面,在志愿服务中也发挥了作用。

每天,结束工作脱下防护装备时,袁萍的耳朵因N95口罩戴得太久被挂得生疼,额上则因头套、面屏罩太久留下了一道深痕。“想到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每天都要这样坚守,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他们的不易,感触到一种看似平凡的伟大。”

不久前,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教授了解到,由于前期学生估计不足,一些校外居住的同学所准备的物资对应付长期封控有困难。这些同学共计40位,所在院系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等,都租住在宝山区高境镇北斗七星公寓。

急学生所急,韩伟力迅速联系曾经挂职过的高境镇。高境镇党委和政府领导们在了解情况后,迅速落实相关人员,调拨备用物资紧急支援复旦学子。当天晚饭前,这次快速的爱心接力就将120份自热饭、55份方便面和牛奶等物资赠送到同学手里,解决了同学们的燃眉之急。

“我们公寓内有一些同学当时物资十分紧缺,存粮已经只够吃一天左右。因为当时物资购买途径十分紧张,韩教授联系高境镇党委和政府帮我们筹措到的物资,真的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负责统计公寓内同学情况及分发物资的软件学院徐同学说。

当天晚上,吃到香喷喷的自热饭,喝到牛奶的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向韩伟力教授及高境镇领导等帮助他们的人表示感谢。

复旦教师在特殊时期不仅教学不停摆,科研不懈怠,还积极利用专业所长、研究方向所在,用科技抗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为复旦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管理学院郑明教授发挥专业特长,研究如何发挥数据模型建构作用,推进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化、科学化,接连撰写提交了《关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推进混合核酸检测的相关建议》《关于做好疫情防控下大数据采集与管理的相关建议》等社情民意。

郑明本人也带头向民建市委公益基金定向捐助,用于杨浦抗疫。“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我愿意做大海的一滴水,为抗疫尽绵薄之力。”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胡慧中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