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住宅小区建桩:“老大难”无解还是有新解?
中国汽车报网| 2022-03-16 10:41:22

日前,国新办就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然而,车主抱怨充电难的声音持续不断。充电桩的建设跟不上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吗?并非如此。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近年来,我国充电桩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车主抱怨的充电难问题,主要是社区充电桩较少,消费者难以就近充电。

充电桩进社区,有利于电动汽车推广,却成了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记者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物业不积极配合只是表面现象,收益与责任不对等才是根本原因。

车主存量小区建桩确实不顺畅

就在最近,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进行了实地调查。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路小区属于比较典型的存量住宅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首钢众多住宅小区中很普通的一个。

整个小区的楼房最高为4层,楼与楼的间距挺宽,约有20多米,两楼之间修建了绿化带,并留出一条路供居民通行。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库,私家车都是见缝插针地停在路边,有的车主为了停车,一边车轮压在人行道上,一边车轮在通道上,住在一楼的车主大多将停在楼房边上。住户早上驾车上班后,小区的路边才稍有空地,驾车下班回来后,几乎所有的空地都停满了车辆。

这样的存量小区该如何建充电桩?记者以住户想建充电桩的名义到访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小区建充电桩不归居委会负责,首华物业是小区物业管理方,有权决定是否能建充电桩,让记者联系对方。

记者按照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示,拨打了楼房上公示的物业公司联系电话。说明来意后,对方问清楚了记者所在的是哪个小区。这番通话让记者明白了,首华物业管理着多个小区,并不只是古城路小区,后续会有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回打电话。

没多久,古城路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致电表示,建充电桩要经过居委会同意。这个回复让记者很吃惊,居委会工作人员明明是说,事情需要找物业。在得到这个答复后,记者还是再次前往居委会,并被明确告之,建充电桩的事只能找物业。问题来了——物业会不会不希望记者在小区建充电桩,因此假借居委会的名义进行推脱?记者再次致电首华物业询问建充电桩的事情,他们仍然坚持要经过居委会。后续经记者多方努力,要安装充电桩的需求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回应。

古城路小区是否有居民建了充电桩?记者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对方带着记者去看了几个充电桩,有的充电桩挂在墙上,还有立式充电桩的电源线从二楼阳台飞线下来。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根飞线不是私人安装的,是供电公司安装的。

记者居住的小区有地下停车库,小区建成有近20年的时间,也属于存量小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坦言,小区居民要求安装充电桩,他们一般都会盖章同意,但实际上不希望在小区里建充电桩,因为别的住户对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的安全问题不放心,担心车辆起火后殃及他们。据悉,小区地下车库中,车辆都挨在一起停放,有些住户极力反对在地下车库建充电桩。

困难源于四方面因素综合作用

小区建桩难,外界普遍认为主要是物业不配合所导致,其实背后原因并不单纯。广东省充电设施协会秘书长邹雅兰告诉记者,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扩容难;二是安全责任与收益不对等;三是审批难;四是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协调问题。

据介绍,无论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新建住宅小区不存在建桩难的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充电桩进社区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存量住宅小区。”邹雅兰说。

按照以前的城市建设规划,存量住宅小区没有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问题,如果要建桩就需进行电力扩容。然而,这不是一项容易实施的工作。邹雅兰直言:“电力扩容涉及多部门的协调,小区物业、居委会、街道办都没有这个能力。

记者了解到,电力扩容涉及电力线路改造及更换变压器设备等,这些工作不是电力部门一家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住建、城管等部门协调配合。一位参与过电力扩容的人士告诉记者,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需要更高级别的组织来统筹安排,居委会、街道办不具备这个能力。

作为小区的管理者,物业肩负着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比如,小区楼宇电梯发生事故,第一责任人是物业;小区发生消防事故,第一责任人也是物业。江苏金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登钊告诉记者,安全责任问题是小区建桩的一大难点。他说:“电力扩容、消防审批等困难,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最终都能得到解决,但安全责任的问题非常难办。”

一般来说,小区的充电桩都是由充电运营机构承担建设,建成之后,委托物业帮助管理,双方的分成比例大约是1∶9,即物业获得充电收益的10%,运营方获得90%。阮登钊说:“全国的分成比例基本上都是1∶9。充电运营方是投资方,自然要求获得较多的收益。”

阮登钊告诉记者一组数字,上海电动汽车充电收费为1.26元/kWh,给运营商补贴为0.2元,共计1.46元/kWh。充电收益需要扣除电费成本,根据时间段不同,会有差别。那么,电动汽车车主使用在小区自建的充电桩充电,物业能收益多少?假设一杆充电枪一年充电1万kWh,即便全部是收益,也不过1.46万元,物业分成10%,即1460元。如果一个小区安装20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都有2个充电枪,这样算来,小区物业获得的充电收益为5.84万元。在充电桩建成后,小区物业不需要投入多大的精力管理就可获得这笔收入,按理说积极性应该很高,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营造良好的小区环境,居民要缴纳物业管理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物业费相差较大。以记者居住的小区为例,物业费平均约为2500元,小区1200户居民,物业费共计300万元。物业公司有10多位工作人员,另外聘请了一些保洁和保安。

但是,如果充电桩发生安全事故,小区物业承担的责任不轻。阮登钊告诉记者,上海对事故处罚很严厉。“如果充电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最少要赔200万元,这是物业对于充电桩进社区不积极配合的主要原因。”他认为。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小区的充电桩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理论上也会增加。阮登钊表示,有些车主素质不高,充电之后将充电枪乱抛,久而久之,充电枪容易漏电;有些车主不规范操作,也容易造成充电枪损坏,给后面使用的人留下安全隐患。他说:“充电运营企业会派人定期检查充电设施,但不可能时时派人盯在那里,因此难免会有一些小问题。小区物业总是担心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对充电桩有较强的抵触心理。”

在小区安装的充电桩大多是慢充桩,但为了满足个别用户的需求,也会有1~2个快充桩。邹雅兰告诉记者,快充桩与慢充桩的消防安全要求不一样:“小区物业往往要求业主出具消防安全证明才允许施工,小区业主取得消防安全证明较难,这是充电桩进小区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存量小区建设时间较早,有些当时连停车问题都没有考虑,更不用说充电桩的建设了。如今,小区建设充电桩有可能造成挤占公共资源的问题,引发居民之间的矛盾。邹雅兰说:“一旦出现公共资源被占用的情况,大家都会闹到物业。物业协调起来也很麻烦,为了省事,他们非常不欢迎小区建设充电桩。”

参与方权、责、利无明确界定

在仝宗旗看来,小区建桩难问题依然突出,症结之一就在于参与方权、责、利界定不清晰。据了解,目前小区建桩协调难度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停车位不足,大量电动汽车为增购车辆,无固定停车位。以北京为例,截至2019年初,北京全市城镇地区车位总数是427万个,停车位的缺口有137万个,且停车位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造成大量电动汽车无固定车位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二是电力容量有限。特别是老旧小区,保障日常生活用电已捉襟见肘,更无法为私人充电桩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三是物业、消防等出于安全考虑不同意建桩。“各参与方的权、责、利尚没有明确的界定,特别是停车场物业管理单位无法依法合规收取管理费用,发生充电安全事故却可能承担安全监管责任,也没有强制用户迁移、更换充电桩的权利。”仝宗旗指出。

2月24日,上海印发了《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统建统营’小区原则不再接受充电桩个人独立报装”,“老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以‘一桩多车’共享为原则”等内容。据悉,在此之前,成都等地出台的充电桩建设政策也明确了类似的思路,虽然仍提出自用桩“自建自管”,但也鼓励充电运营商进入社区,建设小区公用桩,“统建统管”,“有序充电”。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推动电动汽车的排头兵,也需直面“日渐增长的充电需求”和“有限的小区配电容量”之间的矛盾,难免其他城市不会效仿其做法。

其实,对解决小区建桩难问题的呼吁,反映的实质是电动汽车车主充电不便利的痛点。统建统营也好,多枪服务多车位也罢,抑或移动式充电机器人、代客充电……随着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在努力实现“一车一桩”的同时,相信会有更多解决方案浮出水面,满足消费者对于充电的实际需求。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