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播资讯】悠悠古道纵横交错 一窥千年前丝路遗韵
凤凰网甘肃| 2022-10-26 16:07:11

□张双锁

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要到达中亚、中东和欧洲,第一个目的地是陇西(今甘肃临洮),第一道障碍是关山。“关山难越”,古人是怎样翻越关山的?这与秦汉以来的陇山古道密切相关。而秦汉陇山古道又是什么样子呢?它纵横交错,横向的有木峡道、鸡头道、番须道、陇坻道,纵向的有回中道。

然而,要弄清陇山古道,必先弄清陇山与关山。陇山之名,始见于先秦。其山由北到南,纵贯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全长240公里。正如《古今图书集成》所言:它“北连大漠,南接汧陇。”陇山,今称六盘山。俯瞰六盘山一带,丘陵起伏,连绵不绝,其势如波涛如大海。而六盘山则恰似一条巨龙,腾跃于其大海之中。


【资料图】

六盘山南端,古称小陇山,亦称关山。它从宁夏固原,经甘肃的平凉、天水,到陕西宝鸡,全长100公里。其间有六盘山(小六盘山)、米缸山、桃木山、五台山四峰并峙,有颉水之源、泾水之源、汭水之源、千水之源四水并出。

所谓陇山古道,实为关山古道。关中为久都之地。《穆天子传》称关山为“关隥”。《史记·年表》说关中有“四塞”,其中北萧关即在关山。由此而言,关山之名当由此演变而来。而南北朝时,一句“关山度若飞”,流传至今。

木峡道,因木峡关而得名。它地处宁夏原州海子峡,是秦汉萧关所在地,是秦汉王朝与匈奴拉锯战的临界点。这里是翻越陇山的重要隘口,也是秦汉陇山古道中最平坦的一条。它是金代开通六盘道之前最兴盛的一条陇山古道。《史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这是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一次巡边之事。其“陇西、北地”为秦始皇出行时所走路线,即从咸阳出发,经北地(甘肃宁县北),沿秦国与匈奴边界(以宁夏彭阳长城为标志),经木峡道而翻越陇山,进而到达陇西。《史记·匈奴列传》载:“孝文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这次匈奴入侵,所走之路即为木峡道。《周书·太祖本纪》载:“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宇文泰讨侯莫陈悦,引兵上陇,兵出木峡关,天雨雪,平地二尺。”时宇文泰在平凉(郡治在今宁夏彭阳红河川),侯莫陈悦在水洛(今甘肃庄浪县城)。由此可见,北魏时由平凉到水洛,所走之路为木峡道。

鸡头道,因鸡头山而得名。其山以泾水之源为标志。据《山海经》记载,泾水之源在高山(今米缸山)。但据明代《平凉府志》记载,鸡头山与高山却并非一山。且看其文:“又北曰乌龙山,其上曰笄头山,下有百泉流为泾,今号南山。河底西北之山,《山海经》所称也。”其中所缺“之”字,当为高山之“高”。比较而言,《山海经》所说泾水之源当为泛称,而《平凉府志》所说泾水之源当为确指。故而鸡头山又有峣山、奚山、幵(jian)头山、薄落山、笄头山、牵屯山之称。以鸡头山为标志,鸡头道东口当为崆峒山后峡,西口当为宁夏泾源与甘肃庄浪接壤的凉殿峡。此峡唐代称安化峡,故而鸡头道又有安化道之称。据《史记》记载,黄帝、秦始皇曾登临鸡头山。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隗嚣为阻汉军西进曾分兵镇守陇山诸道,其中就有鸡头道。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李晟尝撼大木塞安化峡隘处,虏过悉焚之。”又载:吐蕃于“贞元三年入关山宝鸡,掠汧阳、华亭万人,置于安化峡,令东向辞国,众痛哭,投崖谷死者数千。”《续资治通鉴》载:“安化峡一带,上隔陇山,并通水洛城,即唐吐蕃出入之路。”元初蒙古军在六盘山建立军事基地,在庄浪南湖镇置庄浪路,又把凉殿峡作为避暑胜地,建有清暑楼,如元太祖成吉思汗、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曾在此避暑。

番须道,因番须口(亦称张棉驿,今称店峡)而得名。从庄浪韩店镇起步,经店峡,逆南洛河而上,过盐场子,越甘肃华亭五台山,过罐子峡,可直达麻庵河谷。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御驾亲征,隗嚣“守番须”,迫使汉军败退。同年,汉将来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隗嚣惊呼“天兵至矣”!三国时,街亭之战,就发生在番须口之前的韩店镇,因为只有“塞番须口”,才可扼番须道,舍此别无他途。据《旧唐书》记载,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吐蕃沿番须道越关山围攻华亭,唐将王仙鹤率兵民三千多人困守孤城,四天后城破,吐蕃“焚庐舍,毁城壁,虏士众十之三四,收丁壮弃老而去。”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30年),吴璘率军大举反攻金兵,已收取关陇3军14州。而当攻下瓦亭(在宁夏西吉)、德顺州(在宁夏隆德)后,金兵退居水洛城,正打算从番须道逃跑时,宋廷却下了班师的诏令,吴璘挥泪而归,反遭败退的金兵伏击,致使宋军损失3万之众,所收之地也被金兵重新占领。

陇坻道,因地处陇山之坡而得名,隘口为固关峡。其东可经陇县到达咸阳,西可翻越关山到达凉州刺史部(今甘肃张川县城)。《后汉书·祭遵传》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隗嚣使其将王元拒陇,遵进攻,破之,追至新关。及诸将到,与嚣战,并败,引退下陇。”《后汉书·隗嚣传》载:刘秀派“建威将军耿弇等七将从陇道伐蜀。”《后汉书·安帝纪》载:“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六月,先零种羌叛,断陇道,大为寇掠,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讨之。”

回中道,因华亭回中宫(在西华镇官寺)而得名。这是贯通木峡道、鸡头道、番须道、陇坻道的一条纵向古道,沿关山东麓而建,北至木峡关,南达陇县。徐广《武帝本纪·注》载:“回中道在扶风汧县。”其汧县因汧水之源而得名,汧水之源在华亭五台山。而在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以前,华亭南部归汧县管辖。如淳《武帝本纪·注》载:“回中在汧也。”《明统志》载:“陇州西北有回城,亦曰回中。又西北有回中宫。”此“回中宫”在华亭。《汉书·武帝纪》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十月,武帝祠五畤于雍,逾陇,登崆峒,出萧关。”“五畤”中上畤、下畤在华亭莲花台。“逾陇”指从雍城越过陇县。“崆峒”指崆峒山。“萧关”在泾源大湾乡瓦亭村。按照地理环境,从凤翔越陇县到华亭、崆峒山和萧关,这是由南向北而行的。《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这一记载又明确点出了“回中道”。

试看今日,关山已不再难越。那大大小小的公路难以尽数,而贯通关山东西的隧道已有两条,一是鸡头道旁的六盘山隧道,一是番须道旁的关山隧道,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山度若飞”。

(平凉日报)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