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老将离任、明星经理独木难支,申万菱信主动权益团队浮现“危机”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03-05 15:19:36

红周刊 | 张桔

申万菱信的基金经理,经验丰富的老将不多了。除付娟外,公司的现任主动权益基金团队大约还有7人,但其中普遍的问题是从业经验缺失、新人当道。本周,公司的副总经理张丽红因到达退休年龄而离任,去年年中公司董事长也因同样的原因离任,高管的年龄结构老化也是发展道路上的一重变数。

春节前后内地公募基金经理新一轮“离职潮”再起,其中申万菱信一手培养的基金经理孙琳也于节后离任。她在公司的基金经理岗位上已经任职满8年,同时管理过的产品最佳任职回报也超过100%。在她离开后,申万菱信的基金经理危机似乎更甚,经验丰富的老将不多了。

作为公司权益团队当之无愧的头号人物,申万菱信现任权益投资部负责人付娟表现也差强人意,2022年开年迄今在她所管理的基金中,除去一只偏债混基微跌外,她所管理的其余主动权益类混合型基金跌幅基本达到10%一线。

但令人吃惊的是,这其中任职刚满一年半的周小波却在2020年当上基金经理的差不多同时的时间,还担任了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天天基金网的个人简历来看,该基金经理似乎并无过人之处,同时担任行政要职和一线操盘搏杀似乎逻辑有悖。

“周小波所管理的基金重仓行业都集中在电力设备上,这对专精行业的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优势,但单一赛道受市场环境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分析师强调。

前有任琳娜后有孙琳

申万菱信两实力女基金经理这两年离开

2月下半月,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公司旗下的医药先锋股票和消费增长混合变更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孙琳因个人原因离任并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前者由双基金经理之一的杨扬继续管理,后者则由新任基金经理刘含接手,但两人担任基金经理均未满两年。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孙琳除去早年在券商卖方有过短暂工作经历,她于2009年加入申万基金后从2014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截至离任恰好有大约8年的任职时长,她曾经管理过的两只产品均任职回报翻番。但是对于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亦如对周小波的任用一样存在疑问。

首先是最后一批卸任的申万菱信消费增长,记者发现她曾前后两次管理过该基金,但是第一次仅仅管理了1年零40天就卸任了,忽略掉当时市场牛熊的因素外,当时和她一起搭档的还有如今在万家基金的高源,彼时孙琳所录得的任职回报约为-49.23%,她卸任后留下高源独自管理该产品。

如果说第一次的尝试证明了孙琳不适合消费主题类基金,但是公司却让她在2020年年中时再次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一次她同样不是独自管理,新人杨扬比她早五天上任,难道公司这次的初衷是让她扶植新人?但是,杨扬又在去年9月卸任了该基金,留下了孙琳独自管理。

其次是孙琳在去年下半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是同时管理着消费增长和医药先锋,虽然医药本质也是隶属于大消费领域,但是从两只基金的重仓股对照来看,记者发现实际的重叠度并不高,前者主打的其实是白酒板块,至于医药部分,自去年二季度以来,重仓标的的行业基本仅仅集中在生物疫苗细分赛道上,特别是健帆生物,当然同时重仓的泰坦科技也可归属医药之列。

而至于后者的医药主题,记者发现其完全恪守基金契约在医药行业中选股。但自该基金成立以来,孙琳一直与杨扬搭档管理。如果说孙琳能力圈还是集中在除医药之外的消费赛道上,那么她当时同时管理这两只产品的意义何在呢?

这样一心二用的结果是两只基金业绩都表现惨淡,医药主题产品自去年小亏后,今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已经下跌超过15%,而申万菱信消费增长同样下跌超过15%。孙琳未能再现管理产品业绩翻番的辉煌,固然有她自身的因素,但似乎与基金公司思路混乱的安排也难辞其咎。

爱方财富基金分析师程亮亮向记者分析道:“从整个任职投资年限来看,孙琳的任职期间,她的投资特点是,虽然长期收益率和排名还是不错,但最近一年业绩均低于沪深300收益率。从前几大行业配置来看,有医疗生物、食品饮料、电子等。任职期间较大的回撤发生在2015年股灾时期,和2021年2月因美债走高带来的全球下跌时期,且跌幅均超过沪深300,至少说明孙琳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回撤控制一般。”

而将时间再往前拉一年,公司2021年总共有包括章锦涛、林博程和任琳娜三人离职,而其中后两位均在申万菱信基金期间实现了任职回报翻番,他们在离职后也迅速找到了新东家,目前已经在新公司当上了基金经理。三人中惟一“下落不明”的是章锦涛,作为2009年就加入公司的老人,昔日他在公司也曾担任过权益投资部负责人等要职,同时他从2011年就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助理,直到2020年才开始管理基金,但是他仅仅管理了一年且管理的产品还是一只偏债混基,似乎公司留给他证明自己的时间太过于短暂。

三人共管偏债混基疑人力浪费

申万主动权益团队现状堪忧

即便是章锦涛惟一管理过的这只偏债混基申万菱信安鑫优选,记者发现同样存在颇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最为显著的问题是三位基金经理共管一只基金产品,是否显得人力资源浪费了呢?

Wind显示,目前管理该基金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是叶瑜珍,从履历上来看,她是负责固定收益类基金投资的。但去年在章锦涛离任同时增聘了范磊,他也是负责债券投资的基金经理,直到11月增聘了廖明兵,这位最后露面的舵手才是负责权益投资的基金经理。而内地多数这类偏债产品都是一股一债的经理搭配,较少见到这样两债一股的经理构架。

再看最后出山的廖明兵,天天基金网显示,实际上他与文首提到的周小波,两人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几乎一样,目前均为超过1年半未到两年的阶段。严格意义上说还算新人的两位基金经理却已经在公司承担了颇重的戏分,而这也是当前权益团队现状尴尬的写照。

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目前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还有7人,除去上文提到的四位和老将付娟外,还有两位则是徐远航和熊哲颖(俞诚因管理产品多为指数基金未纳入统计)。但与前面几位相似的是,这两人的岗位从业经验严重缺乏,徐远航大约1年半,而熊哲颖将近1年。也就是说,除去领军人物付娟外,其余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从业经验都严重缺乏。

这样的现状在今年市场整体表现不济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业绩褪色或许也在所难免,例如上文提到的舍弃医药主题而专攻医药的杨扬。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的11月份,去年全年同类基金排名后二分之一,但是今年迄今则基本坠落在同类榜尾了。除了可见的医药赛道几乎持续低迷未见起色外,还有哪些深层次问题值得警惕呢?

从该基金的逐季调仓来看,年轻的基金经理还是希望在医药大行业中通过追逐细分的景气赛道来提升净值水平,可惜事与愿违,去年以来医药板块几乎是全行业低迷,这样的大前提下轮动思维几乎是徒劳无功的。具体说来,从2021年的四份季报来看,每一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都换,基本上是从生物疫苗板块过渡到CXO。“报告期内,基金管理人对研发外包服务、创新药及疫苗、医疗器械、高端原料药等全球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个股进行积极配置,并结合估值进行适度灵活性操作。展望未来,随着医药行业短期高估值的消化,本基金将精选行业内竞争优势公司,看好器械、服务领域未来的成长前景。”基金经理杨扬如是总结。

而同样让人遗憾的是,疑似挂名的周小波,虽然他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也不丰富,但是他却已经管理了公司的四只产品,而且只有新能源汽车是和他人共管的。但是问题来了,以基金四季报十大重仓为参照来看,周小波独自管理的基金中新能源行业的标的占比极少,但是他却和熊哲颖同时挂帅管理着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基,考虑到熊哲颖还和付娟一起管理着近似主题的智能汽车股票公募,因此或许可以推断周小波在新能源汽车混基中或不发挥主导作用。

就这里面的疑问或有两点:首先,周小波也并不是成名已久的基金经理,用他来充当门面是否合适;其次,女将熊哲颖看起来能力圈集中在新能源产业上,但是她目前管理经验欠丰,同时这一板块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快速上行后,今年震荡明显加大,这也让她是否能快速做出业绩,被打上了一个问号,毕竟她是初出茅庐的一位新人。

老将付娟征战申万菱信业绩尚需提升

规模再回千亿或需更具实力“一哥”坐镇

那么,在公司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目前的领军人物付娟究竟能否成为申万菱信的一面旗帜呢?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收盘,付娟在管的全部产品2022年表现一般,除去一只偏债混基仅浮亏大约3.5%之外,剩余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均下跌超过13%。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对比,在她如今的东家申万菱信和昔日的东家农银汇理,剔除掉市场牛熊的因素外,她在农银时代所管理过的两只基金都实现了任职回报翻番。但是,目前她在申万业绩最好的产品是申万菱信新经济,但其录得的任职回报还不到50%。

就以申万菱信新经济为例,12月31日时的十大重仓股在今年大多表现低迷,除去下半年开始重仓的德方纳米实现股价正涨幅外,其余重仓的标的股迄今均体现为下跌,尤其是去年持续被重仓的赛轮轮胎和联创电子目前回撤较深。从后视镜的角度看,付娟在四季度末对市场的研判部分正确,但她特别对于新能源为主的赛道股的执拗,似乎就值得商榷。

她指出,其持仓结构依然集中于高成长和中低估值区域,并延续之前的操作思路,在基本面良好以及高景气赛道中力争优中选优并长期持有,淡化择时理念但保持适度灵活性,根据公司业绩增速和估值的匹配度及时调整换手率及仓位范围。针对她的风格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从付娟多年来的持仓思路来看,实际上她似乎更擅长挖掘中等市值的腰部公司或者说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这样的公司由于流通盘相对偏小的问题其实不太适合大体量基金, 这一点实际也就成为制约她向顶流发展的天花板。

不过,程亮亮指出,以付娟管理的申万菱信智能汽车股票为例,其于去年6月份成立,任职期间回报2.86%。投资风格在成长行业中做轮动,但观察她的持仓,所持有的股票并没有随大流追热门,而是会挖掘一些在产业链上居于核心位置的个股。从这只基金业绩来看,也和去年底新能源、智能汽车行情下跌相关。

当然,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种种乱象,也是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基金公司发展不力的真实写照。从当年的申万巴黎到如今的申万菱信,虽然外资方的二股东出现过变化,但是控股的大股东一直是申万宏源证券(原来叫申银万国证券),不过该券商还参股了富国基金,而富国基金早已发展为内地的顶流基金公司,从去年四季度末的数据来看,申万菱信的全部资产合计是786.095亿元,但富国基金则是8896.49亿元,差距相当之悬殊。

不过,申万菱信历史上也曾有过规模破千亿的高光时刻,借着当年分级基金的东风,该公司在2015年6月30日曾经创出过1024亿元的峰值,但此后分级基金潮水退去,依靠弯道超车的申万菱信才逐渐意识到回归主动管理才是发展之源,但是过于频繁的高管和基金经理更迭似乎拖累了公司发展的脚步。

2019年底,公司曾经创下过内地公募基金一项尴尬的纪录,同时招聘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和两位副总经理,大约半年之后来自平安基金的汪涛成为公司的第六任总经理。而公司高管的年龄层偏大问题也在最近两年集中暴露:去年年中和今年2月,公司的时任董事长刘郎和副总经理张丽红,皆因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而离任。

同时,在第六任总经理的管理下,记者发现虽然公司股债跷跷板看似没有失衡,但也似乎没有了发展的重点。12月31日时的数据,公司的权益类基金规模约为359.1亿元,而固收类基金的规模约为418.45亿元,比较接近于1比1的比例。再进一步具体就单只产品规模来看,如果将AC两类份额分开统计的话,则没有任何一只基金的规模突破100亿元。

(本文已刊发于3月5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基金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aa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