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家电企业持续加码新能源汽配 能否迎来戴维斯双击?
财联社| 2022-01-20 16:43:07

财联社(广州,记者 任超宇)讯,前有格力电器入主盾安环境,后有美的成立汽车部件公司新建产线,家电企业在新能源汽配领域的野心越来越大。

财联社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获悉,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想象空间和可承载资金量大,存在进入机会。家电企业优势在于原有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而挑战在于出于刻板印象的怀疑和车规级高标准。短期出货量肯定不能和消费电器比,所以业务效果不容易起来,是否能坚持长期主义是关键。

家电企业大力加码新能源汽配

近日消息,美的集团投资成立安庆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

美的集团方面表示,日前投资成立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将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是面向未来10年的规划。据了解,美的集团已拥有热管理、电驱动和智能驾驶三个产品线,今年将打入全球一半主流新能源车客户的供应链,未来计划提供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级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家电巨头格力电器(000651.SZ)在新能源汽配领域也是动作连连。

2021年11月,格力以30亿元入主盾安环境(002011.SZ)引发市场关注。此前,格力以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耗资18.28亿元。早在2021年4月,格力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就表示,已经推出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纯电动热泵空调。

格力电器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已经形成了针对新能源汽车应用情况的成熟的热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已研发适用于北方寒冷气候的低温热泵相关技术,而且在电动客车空调实现应用。对于银隆的投资则是从储能和产品端入手,进一步完善格力“光储空”新能源产业链。

除了格力和美的,海信在去年5月31日正式完成收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的股权交割手续。海尔于去年5月宣布与吉利合作,将在互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与营销创新模式、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合作。另外,创维则通过商标授权、渠道融合、车机系统等切入。

国内某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对于家电企业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持欢迎态度。“充分竞争,有利于汽车配件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蛋糕很大,需要行业一起努力奋斗,未来几年行业格局调整的速度可能比现在想象还要快,而我们也是愿意与优秀的国产厂商一起,合力推动国产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优势在技术协同、品牌效应和规模化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家电企业普遍在新能源热管理领域发力。相关研报显示,由于各大车企加快投放新能源车型,热管理零部件需求大增。

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冀告诉财联社记者,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涉及到的零部件数量更多,例如电池和电机电控相关的零部件,是增量。并且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三花、银轮等原有供货商生产跟不上的话,就必然会有部分订单被新进入者分走,所以家电企业进入的是一个总体规模、零部件数量和产值都在增长的增量市场,成功的概率肯定会大大的增加,相较于存量市场,失败的概率则要小。

而从技术积累来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中的汽车空调领域或许更能与家电企业产生协同。电动汽车制热系统主要有 PTC 加热或热泵加热两类,热泵的效果明显好于 PTC,并且在冬季可有效延长续航里程。热泵空调的核心零件包括四通换向阀、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换热器等。

格力电器向财联社记者介绍,格力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搭载双级增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超低温环境下制热量不足、系统可靠性问题,能在-30~54℃可靠运行,强劲制冷、制热。另外,双级增焓系统性能较单级系统可提升8%~33%,采用全新热泵系统用微通道换热器,解决了微通道凝结水排除的难题。铝制轻量化,NVH性能优异。

对于家电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威尔森信息智能网联应用中心总设计师竺大炜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想象空间和可承载资金量大,存在进入机会。行业存在结构机会,原来市场话语权更多的在合资品牌,要求高,跨行供应商根本进不去。但现在新势力等厂商,给了机会。对于家电企业,最大优势在于规模效益。

“但这里要区分,这些企业如果在C端没有特别强的品牌效应,那进军新领域的品牌叠加效应就没有那么强。反而大家会怀疑你做这个东西是否靠谱。”竺大炜进一步表示。

有望提升估值?业务效果还待时间检验

整体来看,家电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家电企业亟需向其他行业突破,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受益于新能源车高景气度,汽配领域也迎来市场爆发,同时家电企业又有一定的技术协同和品牌优势。不过,目前,相关企业的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收入进账。

“另一个挑战是,汽车行业车规级的标准是高于消费电子的。例如家用空调使用环境是比较稳定的,但汽车的车内车外环境要复杂得多。此外,业务的增长速度要比消费电子慢很多,现在蔚小理销量加起来,可能与知名家电厂商来比,还是九牛一毛。”竺大炜表示,“所以他们能不能有这个耐心,或者市场会不会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也是挑战,家电企业还是要真正的找到技术上的一个突破点,坚持长期主义。”

“但具体哪家厂商最后能够跑出来,是否对现有竞争格局造成冲击,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当下没有前期技术沉淀形成的一个“杀手锏”般的技术突破,那么新进入者在这一两年可能看不出什么成效。因为零部件的成熟应用至少要18~24个月,汽车厂商需要经过好几轮验证。从验证到上车,这个车型可能到2023年或者2024年才有上市的可能。” 王冀如此表示。

格力电器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进军新能源汽配领域,是格力作为制造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其中有着清晰的底层逻辑。目前,格力的新能源汽配领域产业与主业相比,规模及市场份额在一定差距,处于发展阶段。整个新能源领域产业对于格力电器是非常重要的板块。

有行业分析师告诉财联社记者,对于家电企业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第二赛道,市场应给于其价值重估的机会。

不过,最终业务落地,还需市场来检验。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