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上市险企2021揽2.49万亿保费 2022能否回暖?
财联社| 2022-01-20 15:13:07

财联社(北京,记者 王宏)讯,2021年五大上市险企共计揽入保费2.49万亿元,同比微增0.03%。寿险业务方面,中国人寿继续位居“寿险一哥”之位,人保寿险同比增速较快。财险业务方面,人保财险保费收入最高,同比增速也较快。

多位业内保险业分析师指出,2021年保险业遭遇资产负债双杀,负债端受疫情影响居民对商业保障需求下滑导致代理人队伍和保费规模持续下滑,资产端利率回落侵蚀了行业财务利润,地产板块风险也拖累了保险投资业绩。

面对当前消费者客群变化和供需不匹配的状况,头部险企聚焦渠道改革,注重代理人专业素质和能力,业内预计2022年保险行业有望度过 “阵痛期”。

五大上市险企2021年揽入保费2.49万亿元 同比微增0.03%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平安取得保费收入7603.33亿元,同比下降4.65%;中国人寿取得保费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1.16%;中国人保全年保费收入5810.47亿元,同比增长3.67%;中国太保取得保费收入3626.73亿元,同比增长1.72%;新华保险取得保费收入1634.70亿元,同比增长2.48%。

总体来看,2021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4875.23亿元,同比微增0.03%。

寿险业务方面,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200亿元、2096.1亿元、1634.7亿元、1326.63亿元,较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16%、0.55%、2.48%、3.29%;其中平安寿险2020年保费收入4902.57亿元,同比下降4.15%。

财险业务方面,人保财险和太保财险分别揽入4483.84亿元、1530.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9%和3.35%;平安财险保费收入2700.43亿元,同比下降5.53%。

2021年保险业遭遇资产负债双杀

上市险企2021年保费收入增幅普遍不高,甚至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多位保险行业内分析师均表示,回望过去的2021年,保险业遭遇资产负债双杀,负债低于预期、资产端状况不佳。

负债端来看,招商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认为,疫情后居民对商业保障型需求超预期下滑导致队伍和保费持续下滑。总量层面上,疫情后居民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较为谨慎,因此对各类消费尤其是保障型保险这类可选消费的消费意愿迅速走低(或者说只愿意购买低价的产品)。结构层面上,互联网保险(包括相互保险)以及惠民保的高速发展短期严重挤压了商业保障型产品的销售空间,大幅提升了销售难度。

而从资产端来看,也有三大原因。一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利率水平有所回落,利率的回落进一步侵蚀了行业的财务利润。二是地产板块风险爆发拖累保险板块业绩和投资情绪,多家房地产公司的债务危机拖累了部分保险公司财务表现,也导致了市场对保险业地产敞口的担忧。三是整体权益市场处于震荡,保险公司重配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表现均较差,使得行业投资收益率欠佳。

据统计,2021年多家险企估值全年跌幅超过40%,大幅跑输沪深300。招商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复盘指出,3月开始公司新单保费低于预期,使得市场对公司业绩的成长性疑虑加深,随着时间推移迟迟未见到新单的改善使得市场信心不断消磨,股价因此出现趋势性的负超额收益;利率也在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之下在3月份开始下行拖累估值。

行业聚焦渠道改革 2022年有望好转

兴业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供需不匹配下疲软的销售态势,反映出保险行业过去多年粗放式快速扩张已经转变为不可逆转的下滑趋势。行业急需寻找到第二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消费者层面上看,保险客户消费更具差异化和个性化。随着客户群体迭代,越来越年轻、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越来越高的客户群体在保险的需求上更加多元。在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方面,客户更加理性,尤其是年轻客群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也更接受线上购买的形式。

供需不匹配受渠道影响较大。人身险的线下队伍改革是当前行业重点,也是上市保险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方向,改革聚焦队伍专业化能力和素质。财产险众多非车业务有很强的差异化和专业性,客户粘性相对较好;而车险综改下压降渠道费用,同样面临渠道的变化,是否能够沉淀客户进而降低渠道费用也是盈利的关键,三方渠道转自营平台也是探索方向。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2年保险行业有望度过“阵痛期”。一是从估值角度看,2021年多家险企全年跌幅超40%,但营收和利润相对平稳,因此估值层面已经下滑至历史低位,具有较强的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二是数字化转型有望为其赋能,保险代理人队伍的下滑有望通过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互联网销售,行业有望出现拐点;三是车险业务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有望得到改善。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