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独角兽”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正在经历一个艰难时刻,考验这家明星公司现金流的时候到了。
日前,有消息爆出,“柔宇科技大规模欠薪”。
12月9日,针对目前的欠薪情况,多家媒体引述柔宇内部人士回应称:“当前公司正常运营,员工情绪稳定,都在正常工作。公司给欠薪员工承诺了相应的现金补偿和期权补偿。”
从成立至今,柔宇科技引以为荣的柔性显示屏技术都备受争议,在这争议的背后是创始人刘自鸿对“柔性屏和柔性传感新的交互方式”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问题是,柔宇科技所在的“面板赛道”是一个“重资金型”赛道,“缺钱”或是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桎梏。
或许,重新启动IPO,对于柔宇科技来说,才是解决资金缺口的最佳方案,而不是PE们的钱。
资料显示,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8日,法定代表人是刘自鸿。
刘自鸿颇有来头,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23岁获硕士学位,26岁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2009-2012年曾任美国IBM公司位于纽约的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
2012年,刘自鸿创立跨国公司——柔宇科技,任董事长兼CEO。
六年之后,即2018年10月31日下午,柔宇科技正式发售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一举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智能手机的认知。
中信证券彼时的研究报告认为,柔宇科技此次商用化相关产品,一方面能带动消费者关注,同时也将催化行业应用。产业链与品牌可望加速项目进展。
掌声鲜花与各路资本如潮水般地涌向柔宇科技,并启动了向资本市场迈进的步伐。
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获得了7轮融资,22家PE合计向该公司增资了50.53亿元,可谓是“粮草充足”。
柔宇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最大的一笔融资来自深圳慧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深圳慧港)2019年11月的增资,达到17亿元,占其股权比例为4.06%,可见彼时柔宇科技的估值已经达到了419亿左右。
“实际上,在2017年8月之前,柔宇科技还拿过至少4、5轮融资,包括A股、B轮、C轮、C+轮等。”某PE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柔宇科技在这几轮融资中,“融到的钱约有20亿左右,光是C轮就拿到了11亿,C+轮又拿了5亿。”
启信宝数据显示,2020年5月10日,柔宇科技实施了F轮融资,额度是3亿美金(约21亿人民币),投资方是光证中丽、顺丰控股和中铁大成。
按此计算,在申报IPO之前,柔宇科技从各路资本的手里至少融到约90亿元。
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变更为股份公司,于同年11月25日完成了上市辅导工作,并抢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在上交所披露招股书,正式冲刺科创板。
谁曾想,2021年2月10日晚,柔宇科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突然变更为“终止”,而且是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主动”提交了撤回科创板IPO的申请。
对于撤销IPO申请的原因,柔宇科技也发布了《关于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公告》。公告中称,“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公司发展战略,经研究后决定,暂缓本次科创板上市申请。本次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正是冲击科创板上市失败后,柔宇科技的资金缺口变得越来越严重,也为今日之欠薪埋下了隐患。
自设立以来,柔宇科技一直从事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产品主要为“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性智能手写本RoWrite等。
由于行业前景好、技术领先,包括中信资本、深创投、松禾资本、红土资本、基石资本等知名机构都纷纷参与其中。
但是,有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柔宇科技的营业收入不仅没多少,而且还“不赚钱”。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
就这点收入还有不小比例的应收账款,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应收账款分别是0.29亿元、0.41亿元、0.88亿元和0.98亿元。这直接导致同时期的经营性现金流金额全部为负,分别是-3.58亿元、-6.12亿元、-8.11亿元和-3.86亿元。
上述PE人士表示,现金流为负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太大。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7.86亿元、-9.86亿元和-7.44亿元。
三年半的时间,柔宇科技亏掉了31.95亿元。
对于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柔宇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解释是“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亿元、4.9亿元、5.9亿元和5.8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为247.87%、447.88%、258.25%和502.01%。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接近2019年全年的研发投入。
经过三年半的亏损与投入,柔宇科技融到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的货币资金还有8.48亿元,但应付账款有7.31亿元。
“按照柔宇科技此前的研发投入,这8.48亿元估计撑不到一年。”上述PE人士坦言,柔宇科技目前还不能“大规模自身造血”,因此需要多轮融资来进行“补血”,“一点融资跟不上,就会出现资金面紧张的问题,这就是为何目前出现了欠薪的情况。”
由此可见,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柔宇科技的发展主要通过股权和债权等融资渠道补充营运资金。
一旦融资渠道发生明显不利变化,或未能及时通过计划的融资渠道获得足够营运资金,柔宇科技的日常生产经营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今,柔宇科技的艰难现状,已充分说明PE/VC融资或债权融资已不足以支撑其运营对资金的巨额消耗。
2021年11月10日,柔宇科技发布了一则好消息,“签署了一笔总计6亿元人民币的大额订单合同”,这让“陷入其中”的各路PE们看到了曙光。
但是,很快在12月初,一位匿名用户在知乎上爆料称,柔宇科技从今年10月开始拖欠全员薪酬,9月只发40%薪资。公司承诺将在11月30日补发,但当日并未等到补发的薪资。
一时间,“大规模欠薪”的消息迅速将柔宇科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12月9日凌晨,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并发文表示:“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但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现实是,柔宇科技目前需要钱,自2020年5月的F轮融资之后,至今一年半的时间,柔宇科技似乎没有再拿到过一分钱融资。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除去产品研发之外,创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现金流管理,柔宇科技应该尽快解决三类股东的问题,重启创业板。”在上述PE人士看来,相对于产品、产能和客户来说,柔宇科技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科创板上市募集到足够资金”。
早在2020年,柔宇科技估值就已高达60亿美元,据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在国内前20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中,柔宇科技排名第12名。
在此前IPO申报期间,柔宇科技披露的上市募资额度是144.34亿元,如果这笔钱能够顺利到位,柔宇科技剩下的“产品、产能和客户”就会“迎刃而解”。
在11月30日举办的员工大会上,刘自鸿对员工坦陈了目前的资金现状,并称两次IPO失败都有外因。
但是,他提到,“新一轮融资有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
不知道,到时候,柔宇科技能不能如期拿到这笔钱,也不知道员工们能不能如期发薪水,一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