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岁的小真(文中小朋友均为化名)从蹒跚学步起就特别容易摔倒,在幼儿园里参加体育活动,平衡感不佳的他不时还会带着淤青回家。
“孩子平衡感差是感统失调导致的,要尽早训练,不然以后会越来越严重。”听了早教机构培训师的建议,小真妈妈花10000多元给孩子报班进行感统训练。
孩子平衡感差真的是感统失调导致的吗?高价训练有没有必要?感统失调是不是培训机构为了营利炒作的概念?对此,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闫淑媛主任医师表示,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感统失调来解释,是否需要做感统训练,应当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
感统失调表现多样化,你的孩子“中招”了吗
做事很有“主见”,想要的一定就要;到人多的地方就想离开;危险意识低,喜欢爬高爬低;特别喜欢跳沙发、床铺……这些在家长眼中,孩子有个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医生眼里可能就是感统失调的症状。
帆帆5岁时,母亲李女士发现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怕高,手脚不协调,生活中非常依赖父母,听到打雷、鞭炮的声音也会马上跑到妈妈身边,平时帆帆脾气很暴躁,特别容易发火。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经过器械和问卷调查的感觉统合评估后,医生诊断帆帆存在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
“帆帆前庭平衡觉严重失调,听觉防御、触觉学习不足也影响着他大脑的辨识能力、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闫淑媛介绍,帆帆刚进行感统训练时,面对软软的垫子都害怕,排队做游戏时容易踩到其他小朋友的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结合家庭指导与家庭训练,帆帆各方面进步明显,已能较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等,注意力也比之前集中了。
“如果孩子肢体僵硬、害怕跌倒,流口水没知觉、口齿发音不清,日常生活中排斥洗头洗脸刷牙等清洗活动,这些都是感统失调的症状。”闫淑媛说,感统失调可表现在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方面。一些孩子特别不愿意荡秋千、滑滑梯,怕高、怕摔倒,其实这是前庭觉过度敏感的表现。相反,有些孩子特别多动,在家喜欢踩沙发、倒立,这是前庭觉迟钝的表现。
闫淑媛提醒,婴幼儿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表现时,往往孩子感统失调的表现已经较为明显,和同龄孩子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当孩子进入学龄期之后,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全面诊断,再做治疗。
为何现代孩子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以前很少听到感统失调,现在存在这样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感统失调发生比例从最初报道的5%至15%,提升到现在的20%至30%。”闫淑媛表示,外因和内因同时存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的症状。感统失调在现代孩子身上更容易出现,除了遗传、化学污染、早产、剖腹产、脑神经系统受伤等先天性因素影响,父母保护过度、协助太多、权威式的教养及父母互动关系不足、家庭管教太严等后天性影响,都会增加孩子感统失调的概率。
如何预防孩子感统失调?闫淑媛建议,在0至6岁的黄金期,父母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听、多看、多感受,调动身体的各项感官;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引导但不替代,不过度保护或娇纵溺爱,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身体运动,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提高;在家庭训练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方式,例如过独木桥、躲猫猫、丢手绢、赛跑等简单的游戏活动,增强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不要盲目走入感统训练的误区
近年来,感统失调这个陌生的词语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网络上有文章称80%的孩子都有感统失调,还有特教机构声称儿童要100%达到感觉统合非常困难,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感统训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是指人体通过感觉器官将得到的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闫淑媛解释,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功能,有着从低级到高级、原始到成熟的过程。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不能有效组织处理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从而产生一系列行为和功能障碍。
人们对感统失调往往认识不够,常常陷入误区。“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大部分人都有感统失调的问题,成年人晕车、恐高、肢体不协调等都有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闫淑媛说,从出生至7岁,孩子感统失调的情况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育促进了感统成长,一些孩子感统失调逐渐减弱,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的感统失调延续到小学,而且问题越来越凸显。
“感统失调在疾病诊断库中没有被收录,很多专家倾向于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它的定性目前还存在争议,家长们对此不用太焦虑。”闫淑媛表示,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做感觉统合训练,感统失调的表象有些是孩子的性格问题,也有些可能是孩子的认知理解问题。
但家长需要警惕的是,感统失调更多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智力障碍、发展性协调障碍等。实际上,感统失调的种种表象,往往是由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一旦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症状,最好先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全面的诊断,再做治疗,不要盲目走入感统训练的误区。”闫淑媛提醒,虽然一部分家长已经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了解感统失调,并让孩子接受感统训练,但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反而容易掩盖孩子真实的“病因”。(全媒体记者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