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尽快做活做强的几个着力点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11-23 21:23:51

红周刊 作者 | 聂方红

备受各方关注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敲钟开市。这不仅是我国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更为广大投资者开辟了新的参与渠道。市场平稳起航,其意义作用怎么表达都不过分,然而投资者可能更为关注的是它的后续表现和运行。实事求是地说,与科创板开市的激情相比,北交所无论是在成交量或者是震荡振幅方面均差强人意。先看成交额,第一天的成交额只占A股市场总成交额约0.8%,只有95亿多点;第二天减少到40多亿;第三天减少到30亿以下,差不多只有主板热门股一只股票的成交量。再看总市值,全部81只股票加起来不到3000亿,相当于沪深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的第38名或39名的样子。最后看市场表现,除了首日上市新股比较惊艳外,其他股票和交易时间整体表现不佳。

当然,北交所才“出生”,还不能和沪深交易所直接对比。笔者关心的是,北交所如何尽快追上沪深交易所,这可能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改进。

扩量:迅速壮大市场规模,打开参与空间。一个市场的繁荣活跃,市场主体的数量是基础。当前北交所最大的问题是上市公司规模太小,暂时容不下大鱼。具体来看,上市公司数量少,没有选择空间。81家上市公司,能够比选的企业不多,不及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一共4500多家上市企业的零头。不要说大资金、就是普通的大户都可能不太敢全面参与北交所的投资。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小,没有腾挪空间。81家公司市值中位数在14亿多一点,三分之二的公司市值不足20亿,这么小的市值,大资金是不敢进去的,因为稍微用力,很可能炒股变成股东,进去容易出来难。市值总量少,没有参与空间。不到3000亿的总市值,按400万合规投资者来分配,每个投资者只有7万多一点,这对最低资产50万的投资人来说,也只占到自己资金的七分之一左右,对资金量更大的投资者来说,所投资金占比就更显得微不足道。在市场没有显示足够的吸引力之前,估计理性的投资者不会有多大的参与热情,这从开市后面几天的成交量也可以反映出这种心态。显然,要想把北交所做活、做强,首先必须尽快将它做大,特别是要有足够数量的上市公司供投资者来遴选,就像市场必须有足够多的商家一样,不然,一切都无从谈起。这里面,要抓紧将新三板创新层1000多家公司里面的优秀公司、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尽快促成到北交所上市交易。至少要在一年内吸引三到五百家公司进来,或者力争总市值增加到1万亿规模,市场才会有潜力和活力,不然就会变成沪深市场的“配角”。

降槛:不断拓宽参与者队伍,扩大市场流动性。有人说,北交所是最低的上市门槛、最高的投资门槛。市场成交越来越小,根本原因在于参与者越来越少。首先是投资门槛高,能进来的少。北交所投资门槛是资产不低于50万,与科创板一致,大大高于创业板的门槛。而在1.9亿股民中,资产50万元以上的在3%左右,考虑到重复开户因素,真正能够参与北交所市场的也就500万户左右。其次就是这些开户进来的投资者,很多目的在于打新。有人估算,已经开户的400万投资者,90%可能是冲着打新而去的,这些人中签后,上市第一天就会将股票抛掉,久而久之,打新破发也可能降临,参与者会更少。再次是北交所主题基金受制约的地方太多,不好操作。考虑到市场规模有限,首批主题基金单只的首募限额仅5亿元,8只基金总计也只有40亿元规模。面对这么小规模的市场,估计基金经理也会犯难怎么选择和怎么投资的问题。最后是流动性恶性循环风险不能排除。上市公司少、可选择标的少、参与者就少,参与者少、成交量就低迷,成交量低迷、接盘者就少,接盘者少、大资金就更不敢参与,于是成交量就会更少,交投冷清不活跃,流动性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实际上,将投资门槛定高,暗含一个前提就是钱多的人投资选股水平就高、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承担损失的能力就好。这是经不起推敲的。一方面股市没有常胜将军、没有永远的师傅,经济学家与普通大众在选股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股市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投资理念、心态、方法、纪律。很多成功人士恰恰是从小散户做起来的。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很可能用的是家里的闲钱投资,损失了对家庭影响不大,反而是大户很多是将炒股变成事业、产业,倾其所有进行投资,一旦失误,很可能倾家荡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没有必要把新三板上市公司交易门槛定得那么高,只需对新股民设立时间门槛就可以了,我们完全可以放开到主板那样或者按创业板的门槛来对待,从而让普通大众有参与风险投资的乐趣。

提质:更多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增强北证吸引力。有种舆论认为,管理层定位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优等生上沪深主板、中等生上创业板、差生在科创板、刚过线的去北交所”,这是不准确的。必须牢记国家给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而中小企业恰恰又是中国经济最大、最活跃的主体。这里面完全可以通过突出“更早、更小、更新”的路径来培育一大批优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新三板虽然上市门槛不高,但从创新层通过层层递进的上市制度过来挂牌的精选层企业应该是相对优秀的公司、有潜力的公司,推动、促进这类企业积极挂牌上市,杜绝垃圾公司,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关注并参与北交所的投资机会。

创新:加快市场机制建设,建立市场发展特色。北交所如果要在三大交易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形成自己的交易特色。这方面,深化系列制度创新可能是北交所往后发展的最大课题。它包括如何优化挂牌上市公司的准入条件,丰富创新评价的维度,建立中小企业都能接受认可的包容性审查制度。优化“小额、快速、多元、灵活”的发行融资制度,提升服务上市企业的效率。降低交易门槛,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考虑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不确定性高、培育的周期长、流动性差,适当放宽投机的容忍度。只需按照注册制要求强化信息披露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公募、私募基金加大投资力度等等,最终形成更加开放、多元、包容、有活力、有特色的交易市场。

谨慎:耐心等待,以时间换空间。北交所交易的公司,10家新上市企业首日涨幅全部超过100%,最大涨幅接近500%,远远好于近期A股市场新股的表现。而从精选层平移过来的大部分公司,从其K线走势上可见,今年上市前已经涨幅巨大,平均涨幅高达96%,有22只个股翻倍,最牛的个股47天飙升了595%,26只个股股价创年内新高,现在市场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已经到了30多倍,已经远远高于沪深主板的整体市盈率。从求稳的角度看,整个北交所上市股票已经不便宜。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期望值比较高,机构提前布局低位收集筹码再拉高,开市就成为套现的机会,参与心态不稳,缺乏拉升动力等。有鉴于此,建议有资格参与的投资者暂时以观望为主,除了积极参与打新之外,还是耐心等待经过市场考验以后再参与北交所的二级市场买卖。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