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研究中心 | 毛飞 陆帆
受“缺芯”问题缓解的影响,汽车工业有望复苏,汽车零部件近期受到资金关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汽车整车的认知要比对汽车零部件的认知多得多。确实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一辆普通轿车一般都有1万多个不可拆卸的零部件,生活中我们很少直接接触。在这众多品类的汽车零部件中,有些公司靠某一类而成为行业巨头,比如做汽车玻璃的福耀玻璃、做车灯的星宇股份等等。但更多的是中小型厂商,比如我们今天谈到的金钟股份。
金钟股份去年营收只有3.94亿,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个小弟,但2019年它在汽车轮毂装饰盖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0.45%,俨然一个小龙头。公司主要产品是汽车轮毂装饰件,主营占比74.51%;第二大产品是汽车标识装饰件,占18.84%。
在金钟股份提交IPO材料的过程中,对它的销售模式、客户集中度等问题质疑颇多。但把这些质疑放到实际经营中考虑,公司给予的解释逻辑合理,可以接受。我们认为,这家公司的风险点在于募投项目产能能否充分利用的问题。
产能如何消化引人担忧
金钟股份原有两个生产基地:花都生产基地、清远生产基地,其中前者产能约6000万件/年,后者产能约2000万件/年。募投项目“清远金钟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2160万套汽车内外饰件产能。从所有品类总量上看,增加了27%。从公司第一大产品轮毂中心盖来看,原有产能3000万件,募投项目扩建1200万件,增长40%。这些增长出来的产能能否消化掉直接决定公司未来业绩。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产能利用率在2018年、2019年都接近100%,而2020年下降到90%附近,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客户需求减少,不过下半年订单已经大幅反弹,一定程度弥补了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的下降。从产能利用率指标看,公司订单和产能匹配度比较好,基本能做到充分利用产能。但我们要注意一个情况:清远基地是2020年下半年投入生产,产能约2000万件/年,相对原有6000万件产能,增长了三分之一。而从图计算可得“额定工时”只增长了25%,小于三分之一,说明新增的产能并未完全投入使用,还留有余地。今年产能利用情况没看到具体数据,暂时不能确定订单是否饱满。
募投项目计划建设期两年,能否在两年内获得足够的订单是个问题。毕竟总产能增长了27%,轮毂中心盖增长了40%,但在这种成熟的存量市场,想多获得订单往往需要抢别人的市场,竞争自然会更激烈。最好的状况是公司客户取得大发展,市占率提高,金钟也能跟着成长。
在募投项目转固后,因为公司的固定资产将大幅增加,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约2048万,但设备试运行以及与厂商磨合认证需要一定时间,而金钟股份每年净利润仅5000万左右,即使未来净利润按产能增长比例增长27%,也只有六七千万,每年光折旧费用就占了近三分之一,对净利润的负向拉动还是比较大的。
以上是担忧的一点,下面说说网上不少人抨击但我们认为没必要担忧的地方。
中间商赚差价不影响客户稳定性
公司第一大客户(DAG)是中间商,且是美国的,有不少人说这是很大的风险。但我们认为这些目前来看并不构成严重风险,至于担心失去大客户也大可不必。
首先,双方签订了长期代理协议。根据公司招股书(注册稿),2017年5月公司与DAG签订为期10年的《产品销售框架协议》,并且DAG在期限届满后有3次自动续约5年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一切进展顺利,DAG将从2017年5月起代理金钟股份的产品,最长可达25年时间(10+3×5)。能签订这么长期的协议,双方应该不是那种头脑发热、短期“激情式”合作,关系非常“牢固”才是。其次,这种模式对客户的黏性并不一定比直销差。因为一旦合作中有问题,即便是直接客户也会毫不犹豫地换掉。
深交所在问询函中多次询问金钟股份“大客户”问题和“独立获客”问题,经过公司的解释,我们判断,这种风险理论上存在,但没有明确的逻辑链显示会影响客户稳定性。
应收账款并不是真正的风险
2020年,金钟股份的应收账款1.41亿,占营收比例高达37.19%,相对2019年的26.07%有所提升。其中对DAG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的30.71%。
海外高额应收账款的问题,对有些投资者而言曾经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
2001年11月,四川长虹选择美国APEX公司作为其在美国的出口代理商。截至2003年底,四川长虹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0.84亿元。作为长虹对美出口最大的经销商,APEX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44.51亿元,占比高达87.55%。最终这个雷还是爆了,截至2004年12月,长虹应收APEX账款4.675亿美元,当年公司对Apex公司所欠货款提坏账准备约25.97亿元,公司全年亏损金额更是高达37亿元!从此,当年的黑电霸主一蹶不振。
同样是美国代理商,同样是应收账款增长,投资者自然把两家公司放到一起对比,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金钟股份对DAG的销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DAG销售给通用汽车的直售模式,即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并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后确认收入;另一种是通过DAG销售给其它厂商的寄售模式,即公司把产品运送到第三方仓库,待整车厂领用后确认收入。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实际上都是直接和整车厂进行交易,没有实际过手DAG。DAG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扮演着“经纪人”的角色。
从DAG的盈利模式也能看出这家公司的职责是“负责为产品争取客户”。在具体业务过程中,“DAG在获取整车厂商的项目询价包后,公司根据要求向DAG进行产品报价,DAG在公司的报价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合理利润向整车厂商进行最终报价”。——这说明DAG只是中间商,盈利模式是“赚差价”,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考虑到这些车厂的实力,付款应该不是问题,况且还在公司一年账期的范围内。从这个角度看,DAG对公司造成的风险会更小。
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没有看上去那么大
表面上看,金钟股份的客户集中度确实偏高,2018-2020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8.97%、88.43%和86.08%,第一大客户DAG分别高达50.64%、50.72%和41.84%。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看出实际上的客户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经销商,而是背后的数个整车厂。因此这样的“客户集中度”的问题,远比本栏前面分析的几家公司要小很多。当然,如果失去了中间商(DAG),公司在美销售势必会受不小的影响,这也是采用中间商、经销商模式固有的问题。
汽车行业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整车厂商规模大、数量少、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强,所以实力较弱的零部件厂商获客难度比较大。而且整车厂一般都有成熟的供应链,新的供应商很难切入,所以通过中间商、经销商是个省时省力的办法。金钟股份通过DAG、天津戴卡、广州戴得才成为美国数家知名车厂、中信戴卡、一汽集团的供应商。也可以说,正是这种借力第三方的模式,成就了今天的金钟股份。
估值探究
金钟股份身处汽车零部件中的内外饰件细分领域。这个行业发展成熟,属于比较典型的重资产制造业,所以我们采用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来估值。公司招股书中选取常熟汽饰、岱美股份、新泉股份、钧达股份等四家A股公司作为可比公司,我们再加上同样为汽车内外饰行业的广东鸿图共五家可比公司。
财务数据均采用2021年三季报数据,股价采用2021年11月18日数据。
由市盈率法计算得出IPO前估值为10.22亿元(0.28×36.5);
由市净率法计算得出IPO前估值为16.12亿元(4.54×3.55)。
IPO前,金钟股份总股本7956.66万股,按上述估值计算股价分别为12.85元/股、20.26元/股;公司发行价为14.33元/股,落在估值区间,相对合理。
不过,考虑公司客户中有特斯拉等知名新能源车厂商,而且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复苏,目前受到市场高度关注,金钟股份上市后可能突破我们的最高估值。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0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