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西两大国际消费集聚区,培育多个国际消费窗口;面向全市、长三角地区乃至于全国的广域性消费人群,塑造29个市级商业中心;包容最潮流、最多元的消费场景,打造黄浦区-苏州河世界顶级滨水夜经济活力带……这一幅上海商业空间布局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以培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总体目标,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组织编制的《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打造4级商业中心体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看到,规划以打造“全球消费展示窗、消费市场制高点、消费潮流风向标、消费体验示范地”为商业体系,以“全球风、东方韵、万商汇、活力源”为愿景意向,形成“4+X+2”的大都市商业空间体系。
其中,“4”代表4级商业中心体系,包括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
具体来说,两大国际消费集聚区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以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黄金三角”功能区为核心,发挥上海商业策源地的消费文化底蕴,打造引领全球的消费高地。西片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和虹桥副中心为依托,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打造联动长三角、辐射国内、面向世界的重要商贸流通中心。同时培育多个具有“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特征的特色功能节点,打造上海链接国际、面向世界的消费展示窗口。
29个市级商业中心则面向全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广域性消费人群,塑造城市商业地标形象。主城区重点结合中央活动区突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郊区强化对外辐射影响力,打造匹配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能级的综合型商业功能区。
4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服务于区域及周边的消费人群,培育匹配在地需求、具有个性与特色的综合消费空间。规划强调精准布局,主城区浦西片区重点关注存量更新与品质提升,浦东片区针对居住与就业人口分布优化布局,郊区要控制合理的数量与规模,避免规模过剩与布局分散。
“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则要做到全覆盖,面向社区居民,分为“社区级商业中心”和“邻里商业设施”两个层级,以满足和便利城镇居民多元消费需求,鼓励社区商业与居民交往、文化体验、社区服务等融合共生,包括早餐点、菜场、药店、书店、维修、美容美发、资源回收、社区养老、幼儿托管、宠物服务、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网点。
包容最潮流消费场景
激发全时多维活力源,彰显上海“开放”的城市个性,包容最潮流、最多元的消费可能和消费场景,规划中还有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首发经济示范区、交通枢纽商业的建设方向。
其中,夜间经济集聚区将打造1条黄浦江-苏州河世界顶级滨水夜经济活力带,荟萃高能级公共活动、文化博览、休闲购物等多元夜间体验的世界顶级消费场景。打造15个具有标志性、引领潮流的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例如人民广场-南京路、陆家嘴、新天地、静安寺等。培育X个主题鲜明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特色商业街区要联动全域风貌、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培育发展82处彰显上海历史文化脉络和海派商业文明、商产旅文体深度融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生态优美的标志性消费名片。
首发经济示范区着重打造首发首秀首展地标,联动滨江滨河地区、历史建筑等本土特质空间,引入节庆活动。还要全面提高特色品牌首店比重,重点关注地区级以上商业中心,吸引国内外品牌的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展示厅。
交通枢纽商业则将建设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一公里消费圈。引导商业空间与轨交站点立体复合。重点聚焦五个新城及各郊区,围绕轨交站点周边建成一站式城市综合体。
规划对商贸物流及应急保供的基础支撑体系也作出要求,确保韧性城市强保障。一是以4大中心批发市场、6大区域批发市场和N个专业批发市场,确保主副食品供应。二是构筑应急保供体系。城郊大仓基地作为市级应急保供基础设施,包含仓储、加工、分拣、包装、检疫消杀等复合功能,是外省市物资进入上海的门户;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用于防灾防疫物资、部分易储存的基本生活物资和生活日用品存储;每个街镇至少配置1处保供中转转,承担物资接收、暂存、分拣,并向居村转运的功能;末端保供基础设施则以居住区为单位,配置居村物资临时堆放点、居村快递临时存放点等,优化末端无接触配送。
市商务委表示,上海将坚定不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肩负起彰显中国商业发展的高度和质量,打造本地消费文化符号,普惠大众消费美好生活,建设风姿绰约、人烟浩穰、幸福实惠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