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供应紧张问题还是要存在一段时间,当前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峻。”9月13日,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所言,道出了汽车行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与此同时,多个主管部门已开始“出手”。9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上海锲特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诚胜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誉畅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汽车芯片经销企业哄抬汽车芯片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共处罚款250万元。
自去年以来延续的汽车芯片短缺状况,至今影响到底有多大?多个主管部门出手,又将带来什么?
车企销量下滑和缺芯有关
“包括我们企业在内,很多车企及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现在都是企业高管到现场‘抢芯’,一有芯片就会被‘抢’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某车企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都有车企高管“盯”着芯片经销商,缺芯已经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链,现在连4S店里的展车也已卖光,汽车生产只能根据芯片的供应来决定。
芯片短缺,直接制约了车企的产销量。数据表明,“自主三强”中的长安汽车自主品牌8月销量为120753辆,环比下滑9.74%,同比下降6%。吉利汽车8月销售新车88348辆,环比下滑11%,同比下降22%;长城汽车8月销售新车74257辆,同比与环比均下降超过15%。对此,长城汽车公开表示,受东南亚疫情影响到当地芯片生产减产或暂时停产,博世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零部件供应量锐减,严重影响了长城汽车8月产销量。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49.7万辆和155.2万辆,同比下降11.9%和11.7%。
中汽协方面认为,8月份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双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使得国内外车企的生产节奏放缓,终端市场库存量进一步压缩。“原本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汽车市场回暖较快,不少车企也提高了预期值,但到了今年5、6月,芯片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国内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愈演愈烈的芯片短缺问题是对当前汽车产业的一次严峻考验。
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车企销量下滑的直接影响因素中,芯片短缺是最主要的,疫情、市场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但都不如芯片影响大。”
芯片涨价愈演愈烈
除供应短缺问题外,今年以来,汽车芯片已历经多轮涨价。9月13日,德州仪器宣布,自9月15日起上调芯片价格,以应对原材料及市场因素的影响。由此,将影响到汽车电源管理芯片及相关的汽车电子产品、设备等。此前8月末,芯片代工制造巨头台积电已经通知经销商,计划将芯片价格上调20%,这也是其有史以来涨幅最大的一次调价。9月1日,韩国三星也发出通知要提高汽车芯片代工价格,将对今年下半年以来的芯片代工合同价格提高15%~20%。9月10日,汽车芯片供应商安森美向客户发出涨价函,宣布将对旗下大部分汽车芯片从10月1日起涨价,包括积压的订单。因为上游原材料、制造及物流成本持续上涨,所以不得不同步提高价格。
与之对应的是,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最新排名中,台积电一家独大,营收1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8亿元)环比增长3.1%,稳坐全球第一。三星以4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二,环比增长5.5%。
“其实,汽车芯片涨价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奇瑞汽车一名经销商张顺告诉记者,汽车芯片涨价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芯片企业涨价,之前一般每次涨价幅度在5%~10%之间;二是汽车芯片经销商涨价,开始涨价幅度在5%~20%之间,后来一度涨幅达到5~10倍;三是有些车企为了解决芯片短缺的燃眉之急,在经销商处主动加价寻求芯片,但一般也不会太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芯片价格因品种不同涨幅平均已达2~10倍,个别特别紧缺的甚至更严重。对于有些车企来说,如果能多花点钱采购到芯片保证汽车生产,也比减产甚至停产好。”他说。
“汽车芯片涨价有多种原因,但的确使芯片巨头受益,而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并未解决。”浙江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陆安程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马来西亚疫情导致减产带来的汽车芯片供应“缺口”,短时间内难以补足,而全球疫情此起彼伏的不确定态势增加了汽车芯片供应链的风险;二是芯片产能本身就不足,疫情导致这种情况更为紧张,即使有的芯片企业开始扩产,也要1~3年后才能投产,短期内难以解决供求矛盾;三是个别经销商囤积和哄抬价格,进一步恶化了芯片供应链。
此外,有多位不同车企管理层人士向媒体透露,近来包括受到东南亚疫情影响,博世ESP芯片原先单价仅13元,而哄抬价格的经销商竟然卖到了单价4000元。据了解,高价流通的博世 ESP 芯片是封装好的芯片,汽车公司买到后需要送往博世公司进行检验,合格品将灌装软件运回工厂装车。“该整治一下了!”很多车企呼吁。
破局需多方努力求解
对于解决汽车芯片供应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已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经查,上海锲特、上海诚胜、深圳誉畅三家经销企业利用我国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在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大幅加价销售汽车芯片。下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因无芯片可用,面临断供违约赔偿的风险,不得不接受当事人高额报价。经销企业这种大幅加价行为,不仅不能增加产品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反而制造紧张情绪,致使零部件制造商、车企等各环节恐慌性备货,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推动价格过快、过高上涨,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因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专案组,加强价格监测,全面摸排线索,整治囤积及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商。
“此举有利于让经销商囤积的芯片进入市场正常流通环节,也有利于让芯片价格整体趋稳。”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记者表示。
针对汽车行业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工信部表示,一是保障稳定运行。加强对汽车行业发展和芯片制造供应能力的监测,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在汽车企业存在的短缺问题,积极扶持芯片制造企业加快提升供给能力,加快替代方案投入运行使用,优化整个产业链布局,使芯片供给能力从长远看形成稳定供给,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特别是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开放合作。芯片是全球化的产业链,要想维护好供应链产业链畅通,就要加大国际合作,稳定国内外供应渠道,畅通渠道。特别是与国外加强在技术创新、国际贸易、标准法规上的开放合作,使我们芯片产业链供应链按照双循环的要求进一步稳定发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高质量地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产业层面也已作出“突围”努力。“目前汽车芯片行业面临的难题,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产业链各方携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告诉记者,自去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致力于加速国产芯片的发展,缓解产业链的供需矛盾。
对于何时能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难题,行业内也有不同见解。9月13日,3M公司首席财务官莫尼什·帕托拉瓦拉表示,导致全球汽车工厂接连停产的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2年;同时,今年下半年汽车行业预期减产将提高,同比降幅将从3%升至6%。而大众汽车方面在9月12日闭幕的慕尼黑车展上公开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要到2023年才能解决。
原诚寅认为,汽车芯片短缺,让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认识到,车企与芯片公司的关系,早已不再是甲方和乙方,大家更多的是战略合作伙伴,只有密切联系、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供应。
“下一步,将加强协调力度,加强供应链精准对接,使汽车芯片能够在供给能力上全面提升,使汽车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田玉龙在发布会上表示。(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