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和十月,是我国传统的车市销售旺季,被誉为“金九银十”。然而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汽车芯片短缺越来越严重,今年的“金九银十”,车市有了怎样的新变化呢?
“金九银十” 提车延期加价售卖普遍
中秋节日期间,在北方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前来看车的消费者比较多。于女士几个月前获得了北京新能源小客车的指标,在咨询了多家经销商后,提车周期延长,令她感到担忧。
消费者 于女士:这个车这两天会尽快订了,提车周期有点慢现在。说是芯片都断产了,我还得等两到三个月。到时候如果说真的拿不到车,我可能就赶紧换其他有现车的,不能让那个指标过期了。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不少新车预订之后,提车时间普遍延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此外,车市还出现了加价售卖的现象。
北京某4S店总经理 黄浩权:因为芯片短缺,现在生产量少,有些车也需要订单,(我们)现货不多,平均涨两万块钱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2021年8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45.3万辆,同比下降14.7%,8月零售环比下降3.3%。
芯片短缺 怎样影响整车生产?
全球汽车业芯片短缺,究竟如何影响整车的生产呢?
汽车芯片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负责算力,比如自动驾驶系统;
第二类负责功率转换,比如电源和接口;
第三类是传感器,比如用在汽车雷达、气囊、胎压检测。
专家指出,这次汽车芯片的短缺,影响的是全球汽车生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张进华:全球芯片主要生产地,由于受疫情影响,产量下降,造成全球的芯片紧张。一个是全球性,另外一个是多产业,不单单是汽车产业,其他产业也存在芯片短缺。
除了全球性以外,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中国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逐渐加剧。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陈玉东:去年10月份开始,汽车芯片会短缺10%到20%。那么到了今年七、八月份,短缺程度达到了80%以上。
博世中国区有关负责人说,一辆传统燃油车上,平均有100到200多个芯片,而一辆新能源车上有300到600个芯片。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芯片产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一个芯片供应不上,一辆整车或许就不能下线。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陈玉东:平均一个车上几百块芯片当中,只有17片是来自于博世的芯片。全球十大半导体供应商,都有给我们供应不同种类的芯片。如果我们这个零件是安全性相关的零件,你少一块芯片,这个产品做不出来,那么整车厂他是不敢投产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芯片短缺的影响,全球不少车企纷纷下调了产销目标,预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20%以上。
把握供应链安全 倒逼自主可控
作为全球新车产销量最大的市场,我国已具备成熟的汽车产业链,而芯片告急,再次凸显了供应链的安全性,倒逼汽车工业自主可控。
专家指出,以汽车工业为例,我国在保证产业链安全,保证技术自主可控,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张进华:实际上从多年前已经开始芯片的研发、生产、应用的部署,包括我们多种多功能的芯片,包括计算芯片、存储芯片、控制芯片。从研发到设计到本地的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在把握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方面,专家从不同角度献言献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 董扬:从长期来说中国需要建立芯片的生态,我们要建立芯片的标准体系,要建立芯片的测试体系、应用体系。从汽车企业来说,要加强对于芯片的关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安铁成:芯片它更多都是我们三级、四级供应商,那么我们可能更多的过去都是汽车产业本身整车和零部件的这种合作,可能最多延伸到原材料,像我们的半导体,应该说和基础行业融合的不是很多,或者是在产业链的范围之外,所以说打破这个产业的这种界限,实现融合。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和有关部门一起,已经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通过专门协调机制,来解决当前芯片的供需矛盾,加强地方政府、汽车整车企业和芯片制造企业之间的对接,来缓解或者尽可能减少对汽车业生产的影响。
反映我国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性还不够强
全球汽车业遭遇芯片短缺,作为已连续十多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我国自然切实感受到这种短缺。短缺的背后,反映出疫情的持久和不可测,也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上的自主可控性还不够强。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一要求,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今年八方面重点任务里,排在第二位。接下来,相关业界要切实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尽快补上短板的同时,继续锻造长板。
汽车工业是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分工合作非常复杂的产业。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与参与国际合作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在生产端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在消费端为广大汽车消费者提供最稳定可靠的优质服务。(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