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瞄准老年人进行的诈骗活动整治正在持续加速中。5月5日,黑龙江、江苏、湖北、甘肃、福建等多地传出部署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相关消息,对于各类以养老为名实施诈骗、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明确进行持续性的打击整治。
从各地区披露的信息来看,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的养老诈骗犯罪主要包括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提前退休”“养老保险”“养老保健”等名义,诱骗老年人提前预付费用、参与所谓投资理财、高价销售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开设投诉举报渠道。
在具体整治举措上,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及时审判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重大典型案件,加强法治宣传,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江苏省法院还提到要全力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各地区近期针对养老诈骗的整治行动,源起于2022年4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会议确定在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同时要求各地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有效。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指出,近年来,老年用户群体被诈骗、消费被侵权等案例时有发生,各类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让本就缺少网络、金融相关知识的老年群体防不胜防。此类诈骗犯罪案件性质恶劣,在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中央部门发起全国整治专项行动,再由各地区根据辖区内案件特点进行细化部署,真正将打击养老诈骗落到实处。另从实际案例来看,存在老年人无法分辨、且不听家人劝阻的情况,畅通举报渠道后,群众能够及时对违法行为进行揭露举报,有助于从源头上斩断此类违法行为肆意生根发展。”苏筱芮表示。
事实上,正如苏筱芮所言,结合各地警方等对外披露的实际案例分析,在各类涉老诈骗骗局中,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以“服务老人”“关爱老人”为话术,利用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鼓吹高额理财收益率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使得大量老年人上当受骗。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针对老年群体的“套路”主要集中在健康、养老、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四大方面。其中,健康类骗局多通过虚假宣传,夸大食品、保健品功效,高价兜售各类伪劣产品,还会通过赠送鸡蛋、洗衣粉等手段获得老人信任;养老骗局则主要针对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吸引老人出资参与“养老院”“老年公寓”建设,更有甚者瞄准老人房产,通过担保、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
投资理财类骗局利用了老年人金融知识不充足的特点,以投资各种网络新产品、获取高额回报的名义,诱骗老人参与项目投资,实则是骗取老人钱财;冒充“公检法”则是以假造的红头文件,制造老人或其亲属卷入违法事件中的骗局,对老人形成威慑力后,要求其缴纳所谓“保证金”“保释金”等。
而针对涉老骗局的整治,此前也已在持续进行中。根据公安部此前披露的数据,201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养老诈骗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在各地区明确专项整治部署后,这类案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遏制。”苏筱芮认为,随着整治行动持续深入,案情重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将会被作为典型,形成震慑作用。
在如何防范老年人上当受骗方面,苏筱芮指出,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宣传防范,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充分揭露相关犯罪手法,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
“此外,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除了其本身的判断力、骗局手段五花八门等因素外,还涉及到老年人心理及情感需求,部分不法分子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在骗局中用来获取老人信任。家属也应该多关心老人,对其可能遭遇的骗局多沟通、提示,及时掌握家中老人相关动向。”苏筱芮如是说道。(记者岳品瑜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