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点!“15分钟生活服务圈”,是否有“小修小补”容身之地
凤凰网甘肃| 2023-02-24 08:34:54

城市生活,既需要有品质的城市环境,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看似不起眼的修鞋、配钥匙、修自行车等“小修小补”的微服务,却关系到市民的日常需求。2月16日,商务部号召全国试点地区继续加快建设便民生活圈,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让修鞋、配钥匙等回归百姓生活,提供接地气的服务,让市民的生活更为便利,于“小细节”里体现出了“大民生”。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小修小补”尽快回归到城市的街头巷尾,让市民看得见、找得到。


(资料图片)

感言

街道助力 “小修小补”摊子的环境变了样

安宁区西路街道兴安路与万新路交汇十字口的街道便民服务亭内,有修鞋、修补衣物和维修自行车的摊子,5位摊主每天坚守在此。今年70岁的修鞋摊主邵西安夫妇和侄子就在这里从事修鞋服务。邵西安说,他从万里厂退休后就跟着老伴修鞋,至今已有11年了。老伴是1984年从河南老家来到兰州的,一直从事修鞋行业,至今快40年了。如今政府的政策好了,免去了工商管理费、税费、卫生费等。2017年4月,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安宁区西路街道将他们原来的摊子进行了升级改建,不仅加建了棚子,还粉刷一新。现在坐在亭子里缝缝补补,不怕风不怕雨,感觉很舒心。“相比前些年,我们‘小修小补’摊子的环境确实变了样。”

“二十多年前,只要自行车出现机械故障,推不了多远,便能找到修车的小摊。如今修车的小摊已经很难找到了。”在安宁区西路街道便民服务亭前开设自行车维修摊的杨世忠今年76岁,修车已有50多年。面对老街坊,他的服务不限时间,随时都能帮大家修理自行车。

“大家有什么事都来找我,我也愿意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杨世忠说,他是20世纪80年代从陕西到兰州上班的,在兰飞厂当维修工。之前在老家就干过自行车维修,到兰州上班后,他下班后和节假日都会上街摆摊维修自行车,目的就是挣点生活费。“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通一行,既然叫便民小修,就得把这些手艺学精了,随时能够给有需要的人服务,这样生意也才会更好。再说了,虽然这些活很琐碎,还很脏很累,但总得有人干不是。”

建议

如果能将“小修小补”加入到“15分钟生活服务圈”会更好

“修鞋、配钥匙不是什么热门行业,但是的确能帮助老百姓,方便大家的生活。这些看着不起眼,也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住西固区临洮街街道后街社区丽景家园5号楼的冯女士说,她们小区大门口就有一个修鞋摊,是小区里的一位残疾朋友开设的,类似于岗亭,既能为摊主避风挡雨,也方便了小区居民。

“今年春节前,我从网上新购的一条裤子有点长,想找个裁缝店改一下。问了小区几位邻居,不是不清楚哪里有裁缝店,就是说哪条小巷里有一家,具体寻找起来真的很费劲。临近中午时,我在社区菜市场的一排平房里找到了一家裁缝店,虽然门面很小,但店主很是热情,从量尺寸到裁剪到最后缝纫,五分钟就搞定了。”先锋路街道南山社区区政府家属院的王女士说,十多年前,出小区大门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修鞋、裁缝、配钥匙的小摊子,近些年城市发展太快了,没有了“小修小补”的容身之地,很难找到这样的便民服务了。

南山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城市在发展,市民的需求也在不断细化。近几年,城市街道、社区都在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除了便民超市、学校、医疗服务外,如果能将“小修小补”加入到“15分钟生活服务圈”就更好了。“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应当围绕便利化、规范化、丰富化、优质化,做好社区‘小修小补’迭代升级服务,满足群众对日常便利服务的需求。”

呼声

能否分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便民服务亭?

在记者走访的便民小修摊中,多数摊主年纪较大,年龄在60岁以下的仅占三成左右,大部分摊主都在60岁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70岁。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工作比较脏比较累,风吹日晒,夏热冬冷,很难吸引年轻人参与。

前段时间天气寒冷,“小修小补”摊主们的出摊时间相应推迟了点,有需要修补的市民看到摊子还没有营业,便开始埋怨。邵西安说,有可能一上午都等不来一位顾客,也有可能突然集中来了好几个。由于摊位地方有限,大冬天的也不能生炉子取暖。即使这样,他几乎是天天守在摊位上,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不离开。“天气暖和时早上8点前就出摊了,一般晚上8点才收摊,有顾客时甚至会更晚。天气冷时,早上9点出摊,晚上6点收摊。很多时候,顾客都是中午和晚上才有空,如果来了‘扑了空’,可能会耽误事,所以我每天都会摆摊,比上班还坚持得好。”

摊主薛自来专门修自行车、配钥匙。他说,他的小修摊子设在兰州财经大学家属院东侧与段家滩路丁字路口处的西侧人行道上,因为市民有需要,所以他的小修摊子坚持了这么多年。“一是可以赚取一部分收入,二是可以消磨一下时光,还有就是肩上有份责任。很多人都是老顾客,不忍心让他们跑空。只要我在这里,每天能给市民提供点便利,也算是发挥了余热。”但有一点让他担心,由于摆摊的地儿不允许扩展,而此处来往的机动车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分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再提供便民服务亭,附近居民就可以就近享受到便民服务,小修摊主们也能更好地发挥余热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兰州晚报)

相关新闻:租铺进店 业务扩展 便民摊点提档升级

连日来,记者走上兰州街头寻访“小修小补”摊点时发现,不少便民摊点租铺进店、业务扩展,以更多元、精细的服务在便利生活与整洁市容之间取得平衡。

融合升级

3平方米小店10分钟来了5位顾客

在盐场堡107路公交站旁的高台上,一家3平方米见方的小店内,已经干了30多年的修表匠人刘哥低着头戴着寸镜,左手拿着一块表盘,右手平稳地捏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镊子,正小心翼翼地粘合着。这位顾客的手表很有纪念意义,跑了两三个地方都没把握修,就过来问问刘哥有没有办法。

门外,刘哥的儿子小刘正在帮另一位顾客配钥匙。他接过顾客的钥匙仔细观察后,掏出一枚配对的钥匙,放入配钥匙的机器,熟练地比对齿口,来回调整机器齿轮。一阵银屑纷飞过后,小刘熟练地拿起锉刀,对着齿纹处搓平,一把新钥匙就配好了。

忙忙碌碌之间,10分钟之内,小店就来了5位顾客,有换表链、换电池、修表的,有配电瓶车钥匙的,还有预约安装指纹锁的……刘哥说,顾客多是周围的街坊邻居。过去生意好时,一天可以修十几块手表。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修表的需求小了,自己就和家里人商量,捎带上了配钥匙的生意。去年,儿子还专门花6000元找师傅学习了半年各类锁具的修理。“现在儿子的手艺肯定是超过我咧。”听着父亲夸奖,小刘也有些不好意思。“锁具更新的速度很快,最开始是一字型或者十字型钥匙,后来有双排叶片式钥匙、月牙形状多排钥匙,还有现在家庭常见的智能锁、指纹锁,再加上各类车辆的钥匙系统,我们都要不断学习。我给这个顾客配好之后,他或者身边的朋友后续有需求,肯定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我。”刘哥说,他媳妇在距离一站路的上川社区菜市场内也有这样一个小铺面,同样做修表、修锁的生意。一家人守着两个小店,给周围的市民提供表类、锁具修、换、保养等一条龙服务。“只要有人需要,我想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刘哥说。

专业精细

不仅补色还要补纹 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说起金碧美鞋店,家住新港城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老熟人了!”“经常找他修包、改鞋!”“开了十几年了吧?”……用心钻研、专于原版,店主尚哥不仅手艺颇好,为人也亲切和蔼,顾客好评连连。

2006年,尚哥在新港城小区旁租下铺面开起了金碧美鞋店,主要做鞋子、衣服、皮包皮具的翻新、改色、清洗、保养等,会员多达6000余人。在尚哥看来,一家铺子能够经营下来,除了经营者的用心,也离不开顾客和店家之间的“双向奔赴”。他以自己手里正在修补的一只黑色皮包举例:这只黑色皮包因底部掉皮被顾客送来护理,修复之前,他先用专业的皮具清洁剂把包的皮面进行清洗,这样能更清晰地发现一些细小的划痕和磨损的地方。皮面干了之后,在掉皮的地方涂上一层修复膏。修复膏干了之后,就是补颜色。虽然是最常见的黑色,还是需要调色,以求和原包颜色一致。之后,再用棉签小心翼翼地将颜色均匀地涂抹在皮面上,待颜色稍干,再上一道固色剂。

就在记者以为大功告成之际,尚哥问道:“你觉得这样就好了?”记者又仔细看了看,除了固色剂还没有干透,确实与原包无异。尚哥摇摇头,“这个包有荔枝纹的压花,我还要把压花做出来。”尚哥说,干这一行,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虽然现在机械和网络几乎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但总也有些照顾不到的地方、更精细的需求。顾客送来的东西,除了要求改色、改版之外,他都力求保持其原风格,比如皮具的软度不变、鞋子穿线的针眼不变等等。“顾客只要进我的门,我保证他来取东西的时候是笑着出去的。”尚哥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我做的东西经得起细看,只要手艺好,我们是不愁回头客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相关新闻:市人大代表翟兆君: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惠及百姓生活

商务部2月16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要从国家层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并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通过推动市场、服务、方便和完善社区消费供给侧的生活圈改进,做好为民服务。

如何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需求?九三学社社员、市人大代表翟兆君认为,2021年以来,兰州市推行党建化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社工委建设,为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为民服务打下了很好的组织基础。目前,兰州市正在全面部署和实施省委提出的“三抓三促”行动工作。他建议:街道社区要全面调查了解群众生活中的服务缺项和生活质量提升要求,以社区为单位罗列缺项清单和要求清单,充分协调动员和发挥社工委委员及社会资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半径,制定“一圈一策”具体服务供给项目内容,让适老化服务等设施更加丰富,考虑为特许群众提供服务方便;重点推动社区消费服务多元化、新颖化和个性化,在同一社区或在15分钟生活圈内联合不同社区(小区),根据社会人员特点开设不同消费场景。总之,做好生活圈商业网点的市场管理与规范工作,更好地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惠及百姓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